浙江省地圖
浙江省相關地區地圖:
區域資料
省名讀音:吳越語:TsekKaonSang;英語:ZhejiangProvince(舊譯Chekiang)
普通話:ZhèJiāngShěng;粵語:Zit3Gong1Saang2;閩南語:Chiat-kang-séng
朝鮮語:(???,choelkangsung);韓語:(???,zoezangsung),越南語:Chi?tGiangt?nh日語:せっこうしょう俄語:Чжэцзян永康話:JieGangSai
省情概述: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東臨東海,北連長江三角洲,與江蘇安徽兩省接壤,太湖位于兩省之間,東北一角鄰上海市,西界安徽省和江西省,南連福建省。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浙江簡稱浙,越。地處江南故地,古為吳越國境地,境內最大河流為錢塘江,海拔1929米的黃茅尖為浙江省最高峰。錢江潮常被媒體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2009年確定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地標———杭州灣跨海大橋溫州世貿大廈溫州鹿城廣場
人口民族
根據《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省常住人口為5442.69萬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為1182.40萬人,占21.72%)。其中,男性人口為2796.57萬人,占51.38;女性人口為2646.12萬人,占48.62%??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69;0-14歲人口為718.92萬人,占13.21%;15-59歲人口為3967.91萬人,占72.90%;60歲及以上人口為755.86萬人,占13.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08.17萬人,占9.34%;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507.78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738.12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1996.41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568.54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354.06萬人[6],占61.6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088.63萬人,占38.38%。民族:浙江主要的民族成分為漢族(江浙民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下同)有45,535,266,占全省人口的99.1%。少數民族總人口為39.97萬。畬族是浙江世居的少數民族,也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浙江省內有畬族人口170,993人,占全省人口的0.4%,占省內少數民族人口的約43%。麗水市下屬的景寧畬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縣內畬族主要居住于縣城鶴溪鎮周圍的低山區。畬族人口在1萬以上的縣市依次為麗水市蓮都區(19455人)、景寧畬族自治縣(16144人)、蒼南縣(16133人)、泰順縣(13862人)、遂昌縣(13658人)。若以占全縣人口比例而言,則景寧畬族自治縣10.55%最高,云和縣8.6%次之。
方言:浙江人大部分屬于江浙民系,使用吳方言的人口不少于全省人口的9成。省內同時還有部分人口的母音非吳方言。如客家話、閩語、徽語、官話等。
行政區劃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臺州、麗水11個地級市,其中杭州、寧波(計劃單列市)為副省級城市,共11個省轄市;下分9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再下分為鄉級行政區,截至2007年底時共有1516個,包括754個鎮,457個鄉(包括14個民族鄉)和304個街道辦事處。22個縣級市名義上直屬省政府,由地級市暫為代管。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具體行政區劃如下表:自然地理
地形: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豐富,從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到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區的山區,另還有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浙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于龍泉市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占全省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別有懷玉山脈,天目山脈,括蒼山脈。平原面積23.2%,五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溫黃平原(溫嶺、黃巖)、溫瑞平原(溫州、瑞安)、柳市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余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余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河流與湖泊: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8立方米,低于全國人均水平,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600立方米。浙江省水系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主要河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積狹小,河流和湖泊占總面積的6.4%。依西南高東北低地勢,多數河流發源于西部或中部,向東或東北方向注入東海。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錢塘江,其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州地區,南源蘭江出自開化縣。兩源在建德市梅城鎮匯合,注入杭州灣。錢塘江較大的支流還有金華江、分水江、壺源溪、浦陽江、曹娥江等。錢江潮為著名水文景觀,馳名天下。位于浙江北部的苕溪注入太湖,有東、西苕溪二個源頭,屬于長江流域的一部分。加上甌江、靈江、甬江、飛云江和鰲江這五條主要的獨流入海的河流,合稱為浙江七大水系。曹娥江早期被認為是獨立入海的河流,目前已被確認為錢塘江最后一個大支流,所以有時也將曹娥江和七大水系并稱浙江八大水系。浙江在河流治理方面的歷史較為悠久,史傳大禹治水“大會諸侯于會稽”。麗水通濟堰、鄞縣它山堰、錢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傳至今。
土壤: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占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氣候: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制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極端最高氣溫33~43℃,極端最低氣溫-2.2~-8℃;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于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全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冰雹、大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初夏,浙江各地逐步進入汛期,俗稱“梅雨”季節,暴雨、大暴雨出現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澇災害;盛夏,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浙江易出現晴熱干燥天氣,造成干旱現象;夏季是熱帶風暴影響浙江概率最大的時期。浙江夏季氣候特點為氣溫高、降水多、光照強、空氣濕潤,氣象災害頻繁。全省夏季平均氣溫24~28℃,氣溫分布特點為中部地區向周邊地區遞減;各地降水量290~750毫米,東部山區降水量較多,如天臺山、雁蕩山、四明山等,海島和中部地區降水相對較少;全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臺風、暴雨、干旱、高溫、雷暴、大風、龍卷風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并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秋季氣候特點:初秋,浙江易出現淅淅瀝瀝的陰雨天氣,俗稱“秋拉撒”;仲秋,受高壓天氣系統控制,浙江易出現天高云淡、風和日麗的秋高氣爽天氣,即所謂“十月小陽春”天氣;深秋,北方冷空氣影響開始增多,冷與暖、晴與雨的天氣轉換過程頻繁,氣溫起伏較大。全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氣象災害有臺風、暴雨、低溫、陰雨寡照、大霧等。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于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于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浙江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余各地差異不大;全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凍害、大風、大雪、大霧等。
資源:
動植物資源: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植被資源在3000種以上,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野生動物有獸類80多種,鳥類300-400種,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種,二級保護動物103種,省級保護動物44種。
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鐵、銅、鉛、鋅、金、鉬、鋁、銻、鎢、錳等,以及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潤土、砩石等。明礬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一,螢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
水資源:浙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于全國人均水平。,海洋: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占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旅游:浙江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地方特產:(詳見“浙江特產”詞條),浙江特產豐富,有景寧畬族綠曲酒、杭州水蜜梨、大佛龍井、西湖莼菜、金華火腿、蘭溪蜜棗、山核桃、東塢山豆腐皮、蕭山雞、嚴州白梨、六月紅河蟹、八珍糕、白果、白術、茶葉、昌化小核桃、新昌小京生花生、新昌春餅、紹興黃酒、茴香豆、嵊州竹編、嵊州新昌小籠包、嵊州新昌榨面、黃巖蜜橘、翻簧竹刻、蕃蒔片、奉化芋艿頭、奉化水蜜桃、邱隘雪里蕻、寧波湯圓、三門青蟹、寧波紅膏熗蟹、樓茂記香干、臭冬瓜、處州白蓮、永康鵝肥肝、永康肉麥餅等等。
特色小吃:
貓耳朵流出清宮御膳,為形似貓耳的麥疙瘩。經沸水煮熟撈出。另用蝦仁、雞肉、干貝、火腿、香菇、筍丁、菜葉、蔥、姜片和雞湯制成湯汁,取貓耳共盛碗內,淋雞油而成。配料五彩繽紛,貓耳色白,湯鮮味美。
溫州燈盞糕:燈盞糕外皮松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外皮原料為大米與黃豆浸泡后磨成的米漿,肉餡以蘿卜刨成的細絲為主料加上豬腿肉和雞蛋,用新鮮的豬油炸制。,湖州大餛飩以豬腿肉、筍衣、芝麻、蔥末、白糖、味精、芝麻油、紹酒、精鹽等配制成餡。餛飩煮熟后,放入肉骨湯外,撒以蔥末、蛋皮絲而成。皮薄餡多,湯鮮味美。
魚肉皮餛飩為沿海漁區保守風味小吃。豬腿肉及荸薺剁成末,取紹酒、味精、白糖、鹽、蔥花調成餡心,包入魚肉皮內,入籠蒸熟,入沸水外略煮,連湯拆入碗外,撒以蔥花、豬油、米醋、味精而成。魚肉皮通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鮮爽口。
湖州千張包純精肉、開洋、干貝等做餡,豆制品千張做皮,包成包,配以粉絲。色白湯清,鮮美可口。有近百年歷史。
南湖蟹肉包用鮮肉皮、蟹肉、生姜、夾心豬肉、蛋黃、糖等調制成餡,做成包女蒸熟。成品皮薄滑韌,肉蟹濃香,味香鹵多。
蝦爆鱔面采用新鮮蝦取粗強大鱔,共面條烹做,保持刀切面特色,采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的“三油”制制工藝。鱔片黃亮香脆,蝦仁玉白鮮美,面條柔滑不糊,湯汁油潤清香。
嘉興五芳齋粽為鮮肉粽女,其外形零潔,包裹均勻,用筷分成四塊,塊塊見肉,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香鮮,便于照當。有近百年歷史。
紹興臭豆腐:紹興臭豆腐外酥內嫩、清咸奇鮮,味美無以倫比,亦臭亦香的特色更是獨領風騷,一經品嘗,常令人欲罷不能,一嘗為快,故有“嘗過紹字坊臭豆腐,三日不知肉滋味”之美名。
永康鵝肥肝:鵝肥肝享有“世界三大美食”之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65%—68%,卵磷脂為普通肝4倍,營養豐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口味鮮美,質地細嫩,香味獨特,鵝血經上海20多家醫院臨床驗證可治療癌癥。
永康肉麥餅:是一種餡餅,永康的“特產”,外地人稱之為“永康食果”。相傳北宋兵部侍郎胡則就很喜歡吃肉麥餅,到故里,總要吃上幾只。永康肉麥餅以制作簡便,配料講究,做工考究,價廉物美,別具風味而聞名??救恹滐灥腻伌蠖嗖捎脺\而平的烤盤,這樣烤熟的肉麥餅餅體飽滿、皮黃帶軟,食之滿口香脆。
教育系統
教育:據“浙江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浙江率先在全國基本普及從學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2007年初中畢業學生升高中段的比例為96.55%;到2007年擁有普通高校77所(含籌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8%。杭州,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樹人大學、中國計量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浙江警察學院、浙江科技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外語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寧波
寧波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寧波工程學院、寧波老年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寧波市技師學院、寧波教育學院、寧波易斯戴專修學院、寧波大紅鷹學院、公安部海警學院。
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院。:金華,浙江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醫大金華分校、金華理工學院(籌)以及金華師范、金華衛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溫州大學、溫州醫學院、紹興文理學院、紹興越秀外國語學院、紹興托普職業學院、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州師范學院、嘉興學院、臺州學院、麗水學院、衢州學院、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交通
經濟: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于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多年來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分別增長3.3%、12.4%和12.3%。人均GDP為5205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690美元,仍居國內各省第二位),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05年的6.7∶53.4∶39.9調整為2010年的5.0∶51.9∶43.1。從各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第一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6.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7%。隨著整體經濟恢復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也逐漸回到均衡發展態勢。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速比去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為本省經濟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除房地產業有所回落外,各行業都保持較快發展。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占全國第一,蠶繭產量占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占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浙江也是全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漁業已由傳統的生產型,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海洋捕撈量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制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2010年,進出口總額為2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進口730億美元,增長33.4%;出口1805億美元,增長35.7%,出口占全國的比重從上年的11.1%提高到11.4%。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944個,比上年增加206個,合同外資200.5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10億美元。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81.1億美元,實際外資41.4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完成營業額29.1億美元;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630家,投資總額40.2億美元。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為26.2億美元,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312.6億元。全年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5.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58.5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4.3%和35.5%。全年專利申請12.07萬件,專利授權11.46萬件。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0個,省級批準的二類口岸10個。有67個市縣對外國人開放,37個市縣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國家先后批準建立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包括對外國人開放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浙西南和浙西北廣大腹地的梯度推進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截止2008年底,浙江與世界上近2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經濟貿易關系,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國家設立了貿易公司或辦事處。先后建立了30家省級專業進出口公司。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作領域廣泛。來浙江投資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項目涉及多種領域,截至2008年底,已有84家全球500強企業在浙江落戶,投資了224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入90年代以來,對外友好交往發展也很快,已同9個國家結成了23對友好城市(縣、州)關系和4對友好交流關系,與1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民間組織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與國外建立了近百對友好關系,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相互進行科技交流,聯合國等有關組織在浙江建立了中國水稻研究所等26個項目。交通:滬杭、浙贛鐵路相接縱貫省境,與杭甬、甬臺溫構成交通主干線,鐵路通車里程900公里。浙西南的運輸大動脈、全長251公里的金溫鐵路,已于1997年8月全線鋪通。1937年建成的錢塘江大橋是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至今仍是浙贛線之咽喉。錢江二橋和錢江三橋已建成通車。全省有6條國道和66條省級干線公路,全省所有鄉鎮已通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滬杭高速公路已經建成。
航空:全省有杭州、寧波、溫州、臺州等7個民用機場,其中杭州蕭山機場和寧波櫟社機場為國際機場。國內航班基本覆蓋全國,國際航班主要飛往日本、韓國、中東、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HGH、,寧波櫟社國際機場NGB、,溫州永強機場WNZ、,義烏機場YIW、,舟山普陀山機場HSN、,臺州路橋機場HYN、,衢州機場JUZ
鐵路
既有線:(1)干線:滬杭、甬臺溫、浙贛線;(2)支線:蕭甬、宣杭、金千、金溫。
高鐵:(1)350級:滬杭高鐵,寧杭高鐵(已開工),杭甬客專(已開工),杭長客專(已開工);(2)200-250級:浙贛線,金溫擴能(已開工)。
四橫四縱(浙江境內):老滬昆線(滬杭+浙贛);新滬昆線(滬杭高鐵+杭長客專);杭深線(杭甬客專+甬臺溫+溫福)
車站:杭州站(222趟)、金華西站(151趟)、杭州南站(128趟)、義烏站(127趟)、寧波東站(104趟)、溫州(兩個站共96趟)、嘉興(兩個站共179趟)等;其中杭州,寧波,溫州為主要始發站,杭州、金華為主要中轉站。注:這里的嘉興是指嘉興站和嘉興南站兩個站,有些城市高鐵和普鐵是公用車站的如:杭州站,為了公平公平起見,故以兩個站停車數的和計算。2010年將是浙江省省加快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之年。省發改委初步計劃投資數480億,實際投資有望達到500億,占全國投資的7.5%,全省將形成寧杭、杭甬、滬杭、杭長、金溫擴能改造、九景衢鐵路、杭黃鐵路、錢江鐵路新橋、杭州東站樞紐、寧波鐵路樞紐等“七線一橋兩樞紐”共計10個項目同時在建的格局。
高速公路:已建成滬杭、杭寧、上三、乍嘉蘇、杭浦、杭甬、申嘉湖杭、杭長、申蘇浙皖、沈海、甬金、甬臺溫、諸永、臺金、金麗溫、杭金衢、杭徽、杭新景、龍麗、麗龍、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跨海大橋。
國道:104國道:(北京--南京--福州),在浙江省境內途經長興、湖州、德清、杭州、紹興、上虞、嵊州、新昌、天臺、臨海、黃巖、路橋、樂清、溫州、瑞安、平陽、蒼南等縣市。其中,杭州棗天臺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其他路段也正在建設高速公路。318國道:318國道始建于1993年,歷時三年建成于1996,318國道起點為上海,途徑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終點為西藏友誼橋,全長5476千米。沿途有長江口、錢塘江、西湖、太湖、黃山等著名景色。320國道:(上海--云南瑞麗),在浙江省境內途經嘉善、嘉興、桐鄉、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壽昌(接330國道)、衢州、常山等縣市。其中,杭州到壽昌段也建成了高等級公路。329國道:(杭州--舟山沈家門),途經、,紹興、上虞、慈溪、寧波、北侖、定海、普陀等縣市,其中,杭州--寧波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寧波白峰棗舟山鴨蛋山輪渡24小時晝夜通航。330國道:(壽昌--溫州),途經蘭溪、金華、永康、縉云、麗水、青田等縣市,這條國道與金千、金溫鐵路并行,其中壽昌--金華段已建成高等級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以建成通車。
水運: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上客運“金三角”。京杭大運河的杭州--蘇州、杭州--無錫區段每天尚存一班夕發朝至的游船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