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和黑山地圖
與塞爾維亞和黑山相關的地圖:
塞爾維亞和黑山簡介
- 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為前南斯拉夫余下沒有獨立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于2003年至2006年組成的松散聯邦國家。塞黑兩國于1992年首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該聯邦后于2003年2 月4日重組并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爾維亞和黑山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中北部,西與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接壤,北部和東北部同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為鄰,東部與保加利亞交界,南鄰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南部部分地區瀕臨亞得里亞海,領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0公里。氣候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
塞黑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自上而下由藍、白、紅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構成,藍、白、紅三色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顏色。藍、白、紅三色旗由來已久。早在1804年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地區人民高舉三色旗發動反對土耳其的起義;1918年建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均使用三色旗為國旗。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國旗上增添了鑲黃邊的紅五角星。1991年,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相繼獨立。19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新國旗上取消了五角星圖案。
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地處巴爾干半島核心位置,坐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的交匯處,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脈的延伸舒馬迪亞丘陵,居多瑙河和巴爾干半島的水陸交通要道,是歐洲和近東的重要聯絡點,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巴爾干之鑰。美麗的薩瓦河從市區穿過,將貝爾格萊德一分為二,一邊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區,一邊是現代化建筑群集中的新城區。地勢南高北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25℃,夏季最高氣溫40℃,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際變化大。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155萬,居民以塞爾維亞人居多,余為克羅地亞人和黑山人。
世界各國
- 【亞洲國家】
- 中國 緬甸 伊朗 菲律賓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庫曼斯坦 朝鮮 泰國 阿曼 尼泊爾 以色列 格魯吉亞 塔吉克斯坦 韓國 文萊 也門 阿富汗 土耳其 亞美尼亞 印度尼西亞 蒙古 印度 約旦 伊拉克 斯里蘭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爾 孟加拉國 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老撾 巴林 東帝汶 敘利亞 巴基斯坦 哈薩克斯坦 阿聯酋
- 【歐洲國家】
- 挪威 波蘭 希臘 愛爾蘭 安道爾 拉脫維亞 摩爾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羅斯 比利時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芬蘭 英國 立陶宛 盧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馬力諾 丹麥 荷蘭 烏克蘭 摩納哥 梵蒂岡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冰島 法國 匈牙利 西班牙 馬耳他 塞爾維亞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國 瑞士 馬其頓 葡萄牙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波黑
- 【非洲國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麥隆 布隆迪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斯威士蘭 馬里 蘇丹 摩洛哥 索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爾及利亞 加納 剛果 岡比亞 吉布提 贊比亞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亞 多哥 加蓬 幾內亞 肯尼亞 馬拉維 利比里亞 納米比亞 布基納法索 貝寧 南非 佛得角 烏干達 科摩羅 科特迪瓦 博茨瓦納 幾內亞比紹 乍得 利比亞 尼日爾 盧旺達 萊索托 尼日利亞 津巴布韋 赤道幾內亞 厄立特里亞 馬達加斯加 塞舌爾(馬埃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亞
- 【北美洲國家】
- 美國 加拿大 巴拿馬 危地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達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馬 薩爾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海地 伯利茲 牙買加 洪都拉斯 圣盧西亞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南美洲國家】
- 【大洋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