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圖
青海省相關地區地圖:
民俗文化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凈的源頭之水澆灌的圣潔之花。居住在這里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閑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梢哉f,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里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簩η嗪H藖碚f象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河置倌??;▋菏钱a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寧、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喊l源于臨夏,由于流行的地區不同,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刈迦罕娤矏刍▋?,是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繼承者和傳播者?;▋菏切念^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流行于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干花兒)。河州花兒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煺{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后兩句切題。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征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阂魳犯呖?、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歷史人文
歷史沿革:青海歷史悠久,地處華夏民族的搖籃——黃河、長江的源頭。早在距今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昆侖山一帶活動生息。據考古發掘,眾多的古文化遺存證明,青海的開發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省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燦爛輝煌,青海彩陶舉世聞名。青海的古文化與羌人及其先民有關。古羌人活動地區很廣,西起黃河源頭,東到隴西地區,南達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帶。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每一部落有酋長,互不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商周時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稱“西羌”。據商朝甲骨文記載,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青海東部大片地區納入商朝版圖。西周時期,青海與中原地區發生了政治、經濟聯系。從中國戰國時代到漢朝,匈奴向南入侵幾百次,屠殺平民,搶掠財物,嚴重破壞了中原的正常生活,漢朝被迫反擊匈奴。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居塞,并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后,罷兵田于河湟,設“金城屬國”,先后設置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縣)、破羌(治所在今樂都縣)、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古代青海東部屬于中原王朝統治,漢時曾設西???、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貴南、貴德以及西寧和湟源等地,還設立護羌校尉。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后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區。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兼并了羊同、蘇毗、白蘭、黨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后,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五代十國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區。宋時,角廝羅勢力漸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臣屬于宋?;兆诔?,角廝羅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西寧”見于歷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公元13世紀,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后又設“塞外四衛”:安定、阿端、曲先、罕東(地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里衛、答思麻萬戶府等。16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斗爭失敗后,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歷史名人:歷史上曾在青海有較大影響和青海籍人士在全國較有影響的主要有:①著名政治家:戰國初期河湟地區羌人首領無弋爰劍,南涼國主禿發烏孤,吐谷渾主吐谷渾、樹洛干、阿豺,宋代宗咯藏族政權的締造者角廝口羅,明朝進士張問仁,明末清初厄魯特蒙古首領固始汗,清朝大臣楊應琚,達賴十四世名丹增嘉措(1934~)。出身于青海省湟中縣的藏族農民家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達賴十四世曾派代表團到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舉行談判,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和平解放,重新回到了祖國大家庭。②著名軍事將領:西漢大將、著名軍事家趙充國,西漢名將霍去病,東漢名將鄧訓,唐朝名將黑齒常之、哥舒翰,吐蕃大將尚婢婢、論恐熱,北宋武將何灌、高永年,元駙馬章吉,西寧王速來蠻,歧王脫脫機,明代武將李淳、柴國柱、劉敏寬等;③著名文學家:元朝吐蕃喇嘛薩迦派領袖、語言文字學家八思加·洛哲尖贊,清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佛學家土觀·羅桑曲吉尼瑪,清代高僧、著名藏族詩人、作家夏嘎巴·措周仁卓,清代詩人吳木式、朱向芳等;④著名藝術家:藏傳佛教高僧、清初著名藏學家嘉木樣·協貝多吉,清末文人、地理學家鄧敏,清末平弦藝人李漢卿,清末書法家周光輝、張思憲等;⑤著名科學家:唐初名醫直魯古,清代中醫李世泰等;⑥著名宗教人士:元代高僧、宗喀巴的啟蒙教師曲結頓珠仁欽,撒拉族始祖尕勒莽,藏傳佛教噶舉派高僧三羅,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著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羅桑扎巴,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確吉堅贊,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中國伊斯蘭都虎夫耶鮮門門宦道祖鮮美珍,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益希,中國伊斯蘭教新教開創者馬明心等;⑦著名農民起義領袖:東漢羌酋滇零、“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韓遂,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賀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