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爾地圖
與尼日爾相關的地圖:
尼日爾簡介
- 尼日爾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北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接壤,南同尼日利亞和貝寧交界,西與馬里和布基納法索毗連,東同乍得相鄰。全國大部地區屬撒哈拉沙漠,地勢北高南低。全國有5個主要部族,人口1140萬(2002年)。
尼日爾以農牧業為主,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08年在全球人文發展指數排名中列第174位。1986年開始實施經濟結構調整計劃。20世紀90年代,由于政局持續動蕩,經濟陷于半停頓狀態。1994年非洲法郎貶值使尼經濟進一步遭受沉重打擊。1996年巴雷執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國有企業、整頓公共財政等措施,經濟狀況略有改善。1999年4月尼發生政變后,西方國家中止財援,導致尼財政拮據,發展資金匱乏。坦賈總統執政后,尼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開源節流,整頓國家財政。隨著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陸續恢復對尼援助,尼經濟狀況開始好轉,財政危機有所緩解。2008年,尼政府繼續執行重點扶持農村、教育和衛生事業的“減貧戰略” 和“總統特別計劃”,努力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合作多元化政策,積極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坎達基大壩、尼日爾河二橋和津德爾煉油廠等項目相繼奠基或開工。作為“重債窮國減債計劃”和“減貧與增長貸款”達標國,尼獲得歐盟、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多援款和減債,加上糧食豐收、礦產開發和通訊運營許可收入增加,尼經濟繼續好轉。但由于基礎薄弱,債務負擔沉重,發展受自然環境、北部安全問題和國際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尼經濟總體仍十分困難。
尼日爾全國大部地區屬撒哈拉沙漠,地勢北高南低。東南部乍得湖盆地、西南部尼日爾河盆地地勢均較低平,為農業區;中部多高原,海拔500-1000米,為游牧區;東北部為沙漠區,占全國面積60%。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為全國最高點。尼日爾河在尼境內長約550公里。是世界上最熱國家之一。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
尼日爾新聞機構由通訊部統管,最高新聞委員會負責制定新聞方面的有關法規和監督新聞自由的落實。全國共有23家報社,其中國有報社2家,其余為私營報社。官方報紙《薩赫勒報》(Le Sahel)為全國唯一的日報,創刊于1974年,每周一至周四出日報,周五出周末版《薩赫勒星期日刊》(Sahel Dimanche),發行量為5000份。私營報紙主要有《民主者》、《共和主義者》、《人民論壇》、《抉擇》等,各發行3000份。尼日爾通訊社:官方通訊社,成立于1987年。在全國設有5個記者站,無駐外記者,主要接收法新社和泛非通訊社的電訊。1997年4月與新華社簽署了新聞交流合作協定,國際新聞主要采用新華社電訊稿。薩赫勒之聲:國家廣播電臺,創建于1958年,由法國海外廣播公司統一管理。每天播音14小時,除用法語外,還用豪薩、哲爾瑪、卡努里、阿拉伯、圖布等8種民族語言廣播,節目覆蓋率為95%。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在尼亞美建有廣播站,每天24小時廣播。薩赫勒電視臺:國家電視臺,建于1975年。自1988年11月起每天播出,用法語和6種民族語言播放,可覆蓋國土面積的70%和全國人口的80%。2001年12月開通TAL-TV數字頻道。
尼日爾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強調睦鄰友好,非洲團結和地區合作,反對外來勢力干涉非洲事務,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坦賈執政以來,倡導政治對話與民族和解;加強民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各種權力機構;加強對軍隊的職業化改造;努力發展國民經濟,改善民生。2004年12月,坦賈在總統大選中再次獲勝蟬聯。坦賈連任后,繼續致力于政治建設和經濟發展。采取強力措施打擊腐敗,建立與反對黨定期會晤機制,協調與反對派關系。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糧食供應,降低燃料價格,努力緩解由于稅制改革引發的罷工罷市等社會危機。2007年5月,哈馬政府因教育經費弊案遭彈劾下臺。6月,賽義尼·奧馬魯出任總理。2009年8月,尼舉行全民公投通過第六共和國憲法,坦賈總統任命原班人馬為新一屆內閣成員。
世界各國
- 【亞洲國家】
- 中國 緬甸 伊朗 菲律賓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庫曼斯坦 朝鮮 泰國 阿曼 尼泊爾 以色列 格魯吉亞 塔吉克斯坦 韓國 文萊 也門 阿富汗 土耳其 亞美尼亞 印度尼西亞 蒙古 印度 約旦 伊拉克 斯里蘭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爾 孟加拉國 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老撾 巴林 東帝汶 敘利亞 巴基斯坦 哈薩克斯坦 阿聯酋
- 【歐洲國家】
- 挪威 波蘭 希臘 愛爾蘭 安道爾 拉脫維亞 摩爾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羅斯 比利時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芬蘭 英國 立陶宛 盧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馬力諾 丹麥 荷蘭 烏克蘭 摩納哥 梵蒂岡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冰島 法國 匈牙利 西班牙 馬耳他 塞爾維亞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國 瑞士 馬其頓 葡萄牙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波黑
- 【非洲國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麥隆 布隆迪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斯威士蘭 馬里 蘇丹 摩洛哥 索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爾及利亞 加納 剛果 岡比亞 吉布提 贊比亞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亞 多哥 加蓬 幾內亞 肯尼亞 馬拉維 利比里亞 納米比亞 布基納法索 貝寧 南非 佛得角 烏干達 科摩羅 科特迪瓦 博茨瓦納 幾內亞比紹 乍得 利比亞 尼日爾 盧旺達 萊索托 尼日利亞 津巴布韋 赤道幾內亞 厄立特里亞 馬達加斯加 塞舌爾(馬埃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亞
- 【北美洲國家】
- 美國 加拿大 巴拿馬 危地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達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馬 薩爾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海地 伯利茲 牙買加 洪都拉斯 圣盧西亞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南美洲國家】
- 【大洋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