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地圖
遼寧省相關地區地圖:
行政區劃
2010年9月全省下轄2個副省級城市、12個地級市56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9個縣、8個自治縣。注:1.沈陽是副省級城市,大連是副省級城市和國家計劃單列市。2.副省級市市轄區行政級別副廳級,代管縣、市行政級別等同副廳級,市轄區下轄街道行政級別處級,代管縣、市下轄街道行政級別等同處級,縣市區下轄鄉鎮行政級別等同處級。(一)沈陽市,和平區沈河區皇姑區大東區鐵西區東陵區于洪區蘇家屯區沈北新區新民市法庫縣遼中縣康平縣,轄9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中共沈陽市委駐和平區青年大街150號。沈陽市人民政府駐沈河區市府大路260號。(二)大連市,西崗區中山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金州區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長??h,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西崗區人民廣場1號,中共大連市委駐中山區捷勝街海軍廣場對面。(三)鞍山市,鐵東區鐵西區立山區千山區海城市臺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轄4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鐵東區勝利南路36號,中共鞍山市委駐鐵東區勝利南路市政府對面。(四)撫順市:順城區新撫區東洲區望花區撫順縣清原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轄4區、1個縣、2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順城區臨江東路21號,中共撫順市委駐新撫區永安路21號。(五)本溪市:平山區明山區溪湖區南芬區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轄4個市轄區、2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平山區人民路18號,中共本溪市委駐平山區勝利路。(六)丹東市,振興區元寶區振安區新城區東港市鳳城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轄3個市轄區、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振興區錦山大街,中共丹東市委駐振興區九緯路。(七)錦州市,太和區古塔區凌河區凌海市北鎮市黑山縣義縣,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松山新區市府路三段32號,中共錦州市委駐凌河區云飛街。(八)營口市,站前區西市區鲅魚圈區老邊區大石橋市蓋州市,轄4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站前區渤海大街西1號,中共營口市委駐站前區遼河公園內。(九)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太平區清河門區細河區彰武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轄5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海州區中華路45號,中共阜新市委駐海州區人民大街(市政府北走不遠即到)。(十)遼陽市,白塔區文圣區宏偉區太子河區弓長嶺區燈塔市遼陽縣,轄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白塔區民主路38號,中共遼陽市委駐白塔區青年大街。(十一)盤錦市,雙臺子區興隆臺區盤山縣大洼縣,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市委駐興隆臺區市府大街18號。(十二)鐵嶺市,銀州區清河區調兵山市開原市鐵嶺縣昌圖縣西豐縣,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中共鐵嶺市委駐鐵嶺市凡河新區金沙江路,(十三)朝陽市,雙塔區龍城區凌源市北票市朝陽縣建平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轄2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雙塔區朝陽大街三段7號,中共朝陽市委駐雙塔區文化路。(十四)葫蘆島市,龍港區南票區連山區興城市綏中縣建昌縣,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龍港區龍灣大街15號,中共葫蘆島市委駐龍港區龍程街。歷任領導
清朝時期主要領導人,奉天將軍:烏庫哩(順治?-康熙元年),吳瑪護(康熙七年-康熙十二年),倭內(康熙十二年-?),安珠瑚(康熙年間),都爾嘉(康熙年間),蘇努(康熙年間),察尼(康熙二十四年-?),多索禮(雍正年間),綽奇(雍正二年-?),噶爾弼(雍正三年-?),那蘇圖(雍正八年-乾隆元年),博第(乾隆元年-?),阿蘭泰(乾隆年間),康克己(乾隆年間),依克唐阿(光緒年間),增祺(光緒年間),趙爾巽(光緒三十一年-光緒三十三年)民國時期主要領導人,奉天省民政長,巡按使:趙爾巽(1912年3月-11月),張錫鑾(1912年-1913年),許世英(1913年-1914年),張錫鑾(1914年1月-9月),張元奇(1914年-1915年),段芝貴(1915年-1916年)
奉天省省長:張作霖(1916年-1920年),王永江(1920年-1926年),莫德惠(1926年-1927年),劉尚清(1927年-1928年)
奉天省政府主席,翟文選(1928年-1929年)
遼寧省政府主席,翟文選(1929年-1930年),臧式毅(1930年-1931年),徐箴(1946年-1948年),王鐵漢(1948年2月-10月)
1949年以后主要領導人
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黃歐東(1954年8月-1959年9月),黃火青(1959年9月-文革)
遼寧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陳錫聯(1971年1月-1973年12月),曾紹山(1975年9月-1978年9月)
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1978年9月-1980年11月),郭峰(1980年11月-1985年6月),李貴鮮(1985年6月-1986年4月),全樹仁(1986年4月-1993年10月)
中共遼寧省委書記:顧金池(1993年10月-1997年8月),聞世震(1997年8月-2004年12月),李克強(2004年12月-2007年10月),張文岳(2007年10月-2009年11月),王珉(2009年12月-)
遼寧省政府主席、省人民委員會省長:杜者蘅(1954年8月-1958年12月),黃歐東(1958年12月-文革)
遼寧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陳錫聯(1968年5月-1973年7月),曾紹山(1975年7月-1978年9月)
遼寧省人民政府省長:任仲夷(1978年9月-1980年1月),陳璞如(1980年1月-1983年4月),全樹仁(1983年4月-1986年7月),李長春(1986年7月-1987年3月,代省長),李長春(1987年3月-1990年7月),岳岐峰(1990年7月-1991年3月,代省長),岳岐峰(1991年3月-1994年5月),聞世震(1994年5月-1995年2月,代省長),聞世震(1995年2月-1998年1月),張國光(1998年1月-2001年1月),薄熙來(2001年2月-2004年2月),張文岳(2004年2月-2007年12月),陳政高(2007年12月-2008年1月代省長),陳政高(2008年1月-至今)
遼寧名人
歷史名人:慕容皝、慕容俊、慕容垂、慕容德、李光弼、安祿山、史思明、張三豐、丁令威、李成梁、李如松、祖大壽、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范文程、寧完我、李希烈、公孫度、公孫康、蕭軍、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多鐸、福臨、額亦都、何和禮、年羹堯、高鶚、王爾烈、尹湛納希、趙爾巽、張作霖、楊宇霆、吳俊升、孫烈臣、張作相、盛世才當代名人:一、革命先輩:張學良、郭松齡、黃顯聲、郭維城、孫西林、鄭桂林、關向應、趙尚志、李兆麟、高崇民、閻寶航、劉粹剛、李桂丹、安業民,二、.政界領導:李長春、李貴鮮、張德江、周鐵農、白立忱、烏云其木格、陳云林、閻明復、聞世震、陳奎元、陳政高、傅克誠、傅志寰、黃麗滿、王勇、肖捷、白春禮,三、遼籍將領:呂正操、萬毅、于永波、谷善慶、徐才厚、石云生、固輝、于振武、隗福臨、杜鐵環、范長龍、陳國令,四、英模人物:趙寶桐、王崇倫、楊利偉、李中華、方永剛、牛玉儒、叢飛、郭明義,五、演藝名星:1.影視演員:方化、劉江、王心剛、杜雨露、馮恩鶴、王剛、文興宇、關之琳、秦嵐、金巧巧、佟大為、孫海英、秦海璐、陳曉旭、李曼、董潔、姜超、陳思成、李明啟、馬景濤、趙明明、方青卓、王君平、賀樹峰、王平、印小天、井柏然、劉小鋒、朱梓驍、鄭爽、張睿(張航睿),2.歌唱家:楊洪基、朱明瑛、佟鐵鑫、董文華、劉斌,3.著名歌手:那英、范琳琳、孫楠、蘇紅、毛寧、艾敬、李春波、火風、汪正正、龐龍、王春雷、朱長松、水木年華、張羽、玖月奇跡、金學峰、陶晶瑩,4.小品演員:趙本山、范偉、鞏漢林、黃曉娟、小沈陽、句號、陳寒柏,5.戲曲演員:于魁智、遲小秋,5.曲藝家: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楊振華、常寶華、王平,6.著名音樂人:徐沛東、谷建芬、胡海泉、郎朗、劉君俠、吳正丹,7.節目主持人:吳昕、杜海濤、冀星,六、體壇名人:1.田徑:劉長春、鄒振先、馬俊仁、陳躍玲、徐永久、齊海峰、關英楠、王軍霞、曲云霞、王麗萍、孫英杰、張文秀、董艷梅、林向前、朱曉琳,2.體操:李月久、馬艷紅、周卓如,3.射擊:王義夫、李玉偉,4.舉重:姚景遠、丁美媛,5.柔道:劉永福,莊曉巖,孫福明,袁華,楊秀麗,6.乒乓球:王楠、郭躍、馬琳、馬龍、王越古、李曉霞、劉詩雯,7.籃球:蔣興權、李戈、柳繼增、郭永林、張學雷、沙國力、李春江、吳慶龍、吳乃群、李曉勇、王治單、王守強、鄭永剛、岳鵬飛、郭士強、王仕鵬、張慶鵬、楊鳴、邊強、李曉旭、馬增玉、陳曉麗,8.羽毛球:韓健、張寧、杜婧、于洋,9.排球:隋盛盛、王海川、李海運、李鐵鳴、賴亞文、楊昊、袁志、劉亞男、張越紅、王一梅、楚金玲,10.足球:高豐文、李應發、李華筠、倪繼德、遲尚斌、林樂豐、年維泗、王洪禮、唐堯東、賈秀全、馬林、楊玉敏、傅玉斌、趙發慶、董禮強、黎兵、宋黎輝、孫賢祿、莊毅、于明、郝海東、孫繼海、李明、張恩華、徐弘、董方卓、曲圣卿、李金羽、李鐵、肖戰波、肇俊哲、張玉寧、鄭智、徐亮、張永海、白廣海、陳濤、馬曉旭、韓端,11.游泳:戴國宏、陳妍、劉子歌、戰姝,12.摔跤:王旭、王嬌,13.射箭:郭丹,七、央視名人:李梓萌、畢福劍、王端端、孫天笑、冀星,八、科學界:王永志、荊木春、劉東生、孫家棟、戚發軔、白春禮,九、著名企業家:周福仁、王健林、徐明、韓偉,十、著名作家:高玉寶、王充閭、高滿堂、狂狷、孫惠芬、馬原、洪峰、張宏杰、石鐘山、皮皮
經濟概況
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達到18278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升至全國第七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4.3%,2010年達到2004.8億元,是2005年的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5%,累計達到5.1萬億元,是“十五”的4.2倍,名列全國前茅。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2%,累計達到633億美元,是“十五”的2.9倍,2010年躍居全國第二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全國第十五位上升到第九位,年均實際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89元。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科教文衛
地方戲曲:京?。侯H具水平的有沈陽京劇院、錦州京劇院,前者是“國家十大重點京劇院團”之一?!澳削璞瘪R關外唐”,沈陽唐派(唐韻笙)是京劇的重要流派。
評?。涸u劇在流傳過程中產生了一大批表演藝術家和眾多的表演流派,其中有3大流派韓花筱,都出自遼寧沈陽,評劇表演藝術家韓少云創立了韓派、花淑蘭創立了花派、筱俊亭創立了筱派,
二人轉:知名團體有鐵嶺民間藝術團黑山二人轉遼南戲
相聲:在中國相聲地圖上,沈陽的位置僅次于北京,天津。早在70-80年代,王志濤,楊振華就曾在全國頗具影響。2006年的央視相聲大賽上,沈陽的常佩業、賈承博又一舉奪魁。
評書:知名演員有袁闊成,劉蘭芳,田連元,單田芳等。
小品:在每年的央視春晚上,有大批來自或成名于本省的演員,如趙本山,黃宏,鞏漢林,潘長江,范偉,黃曉娟等。
主流媒體:
廣播電視:遼寧電視臺,創立于1959年10月1日,是全國最早的五家電視臺之一。遼寧人民廣播電臺,1928年,奉天廣播無線電臺成立,臺址位于沈陽市馬路灣,就是現在遼寧人民廣播電臺所在地。遼寧教育電視臺,是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由遼寧省教育廳主辦的省級教育電視臺。2010年1月1日,合并遼寧人民廣播電臺、遼寧教育電視臺新調整為遼寧廣播電視臺,并將遼寧教育電視臺呼號更名為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方頻道。將體育頻道新調整為遼視宜佳購物頻道。遼寧廣播電視塔,遼寧廣播電視塔建成于1989年9月是集廣播電視發射、旅游觀光、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高塔是東北地區第一高塔,坐落于沈陽市沈河區青年大街南運河公園湖畔
報紙,遼寧日報,遼沈晚報,沈陽日報,沈陽晚報,華商晨報,時代商報,丹東日報,鴨綠江晚報,錦州晚報,錦州日報,都市青年報,半島晨報,大連晚報,都市家庭報,渤海商報,北方晨報,千山晚報,撫順日報、撫順晚報,朝陽廣播電視報,燕都晨報等。
文化藝術:
音樂: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沈陽愛樂樂團、遼寧民族樂團(省內唯一的民族音樂專業表演團體)、大連愛樂樂團、葫蘆島東方樂團。
舞蹈:遼寧芭蕾舞團成立于1980年,是中國五大芭蕾舞團之一。戲?。哼|寧人民藝術劇院原名東北人民藝術劇院,1951年10月2日成立于沈陽,先后上演過180余個劇目。
飲食:經過長時期醞釀形成的遼菜,經過全國各大菜系的特別是魯菜不斷影響。遼寧菜取材于鄰近地區的山珍野味,烹飪技法則以“扒”著稱,以“煎、炒、烹”見長。
工藝品:撫順煤雕,岫巖玉石、阜新瑪瑙,喀左紫砂。
民風民俗:海城高蹺秧歌屬于大鼓高蹺,是遼南高蹺的一支,是民眾十分喜愛的民間舞蹈,經過300多年的不斷演變,已經形成了舞蹈、雜技、音樂、小戲于一體的民間藝術?!逗3强h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莊古鎮三義廟就有高蹺、旱船沿街跳舞表演”。在清初,東北的海上貿易主要集中在遼南近海,隨后海城古鎮牛莊成為當時關內外物資集散地和遼東最早的水上商埠。隨著“闖關東”移民的涌入和遼南經濟貿易的發展,南北方的藝術也在海城得到了廣泛交流。當時秧歌會上的高蹺表演還只局限于在蹺上耍刀弄棒,藝人稱其為“武蹺”。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城的民間藝人不斷探索、改進了傳統高蹺的藝術形式和技巧,把中國傳統的民間戲劇搬到高蹺上,逐步形成了海城高蹺獨特的火暴、歡快、潑辣、粗獷的表演風格。每年農歷正、二月間,扭秧歌、踩高蹺成為海城人的民俗之一。一般滿族婚娶舊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給兒女對照八字,如若合婚,雙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帶領“相看”,也叫“相親”,俗稱“看門戶”。如雙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高等院校:東北大學(985)、大連理工大學(985)、遼寧大學(211)、大連海事大學(211)、中國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沈陽藥科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沈陽工業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建筑大學、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科技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大連交通大學、沈陽化工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沈陽大學、大連大學、沈陽理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渤海大學、遼寧工業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外國語學院、遼寧醫學院、大連民族學院、沈陽體育學院、遼寧科技學院、沈陽醫學院、沈陽工程學院、遼東學院、鞍山師范學院、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財貿學院、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遼寧何氏醫學院、大連科技學院、大連藝術學院、營口理工學院(籌)、遼陽大學(籌)、銀崗學院(籌)、遼西學院(籌)、盤錦學院(籌)。
體育事業:
籃球:遼寧盼盼男籃遼寧衡業女籃沈陽東進籃球隊。
足球:遼寧宏運(總經理黃雁,主教練馬林)、大連實德(總經理元萬中,主教練樸成華)、大連阿爾濱(總經理李明,總教練遲尚斌)、沈陽東進足球隊。
排球:遼寧女排(總經理岳金庫,總教練林榆廷,主教練趙勇)、遼寧男排(主教練李援非)。成功申辦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
交通運輸
鐵路:鐵路:鐵路密度位居全國首位,有沈丹、長大、沈山、沈吉、錦承、魏塔等鐵路干線、支線共57條,以沈陽為樞紐向四周輻射。哈大高鐵于2011年通車,沈丹、營盤、京沈等高鐵正在建設中。
公路:
高速公路:截至2008年10月,遼寧省內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陽為中心樞紐向四周輻射狀,通車里程達到2800公里。已通車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環高速、錦朝高速、錦阜公路、沈丹高速、丹大高速、土羊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大高速、沈四高速、盤海營高速、鐵朝高速、本遼高速、大窯灣疏港路。再建高速公路有丹通高速、丹海高速等。
航空: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丹東浪頭機場,錦州小嶺子機場,鞍山機場,朝陽機場,長海機場,營口機場(在建)
水運:主要港口有丹東,大連,營口,莊河,錦州,葫蘆島,旅順羊頭洼。
城市軌道交通:
主要城市交通:沈陽地鐵,沈撫城際鐵路,大連地鐵,沈鐵城際鐵路,鞍海城際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