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圖
江西省相關地區地圖: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截止2008年7月8日,江西全省種子植物約有4000余種,蕨類植物約有470種,苔蘚類植物約有100種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達五百余種,有標本依據的就有300余種,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種。植物系統演化中各個階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時發現不少原始性狀的古老植物,還有“活化石”銀杏等。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內的中國亞熱帶地區是近代植物區系的起源中心之一。由于得天獨厚的水熱條件,許多特有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全國198個特有屬中64屬為木本植物,江西省有19屬,其中11屬為單種屬。江西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占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贛地為止的熱帶性科。江西珍稀、瀕危樹種有110種屬于中國特有。如水松、金錢松、柳杉、華東黃杉、木蓮、玉蘭等60余種屬中國亞熱帶特有;江西杜鵑、井岡杜鵑、紅花杜鵑、背絨杜鵑、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葉臘梅、全緣紅花油茶、井岡厚皮香、井岡獼猴桃、井岡葡萄、井岡繡線梅、尋烏藤竹、河邊竹、厚皮毛竹等16種屬中國江西特有。植被類型:有代表性的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葉混合林、常綠與落葉闊葉混合林和落葉闊葉林,山頂矮林以及竹林也不在少數。礦產資源與地熱礦水資源:1、固體礦產資源,截止2008年7月8日,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已發現各類固體礦產資源l40多種,其中探明工業儲量的89種;礦產地700余處,其中大型礦床80余處,中型礦床100余處。在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銅、鎢、鉭、銫、鉈、鈧、金、銀、鈾、釷、伴生硫、溶劑白云巖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銣、鋰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釔礦、鉍、鈹、巖鹽、蛇紋巖等,居第四位的有鉬、鈮、螢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錫、鋯、玻璃用白云巖等。2、地熱水及礦水資源,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截止2008年7月8日,有溫泉百余處、熱水鉆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鉆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鉆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溫泉分布以贛南和贛中南為最密,約占總數的627%,熱水孔也多集中于該區,約占64%左右。
水資源和水力資源:1、地表水資源,豐富的地表水資源,為江西省的一大潛在優勢。全省平均年降水深1600毫米,相應平均每年降水總量約2670億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385億立方米(根據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統一規定計算),折合平均徑流深828毫米,徑流總量居全國第七位。按人口平均居全國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國第六位。約相當全國畝均占有水量的二倍。2、地下水資源,地下水天然資源多年平均值為212億立方米以上。2008年內分配為:豐水期123.8億立方米,占全年的58%,多在4、5、6、7月間;平水期55.5億立方米,占26%,多在3、8、9、10月間;枯水期34.1億立方米,占16%,多在1、12、1、2月間。3、水力資源,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682萬千瓦以上。與主要負荷中心的華東、東北、華北地區各省相比處于較為豐富的地位。在華東地區六個省區中則處于第二位。
交通運輸
鐵路:江西鐵路交通運輸發達,南昌局為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局,主要管轄江西和福建的鐵路,全省以京九、浙贛、皖贛、鷹廈、武九5條鐵路為骨干,另有橫南、向樂、分文、弋樟、張塘、張建、新泰等支線。另外規劃中的京臺高速鐵路(從北京至臺北)、昆臺高速鐵路(從昆明至臺灣高雄)、滬昆高速鐵路(從上海至云南昆明)、九景衢鐵路(從江西九江至浙江衢州)都從江西經過,其中京臺高速鐵路經過贛東北上饒,合福高速鐵路(合肥至福州)杭長高速鐵路(杭州至長沙)都將經過贛東北上饒和省會南昌等地。昆臺高鐵則經過江西的南大門贛州市,而滬昆高鐵則橫貫江西,經過上饒、鷹潭、撫州、南昌、新余、宜春、萍鄉等地。在建的向莆鐵路可大大加強江西與沿海省份福建的經濟交流,并且依托福建的海港優勢,江西的產品會獲得更加便捷快速的出口通道。另外,昌九城際鐵路、昌贛城際鐵路也拉緊江西城市間的交流。公路:江西省公路系統比較發達,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900多公里(截止2011年末),位居全國第四位。省會城市南昌北往九江(昌九高速)、南至贛州(贛粵高速)、西至萍鄉(滬昆高速)、東連上饒至浙江、上海(梨溫高速)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此外還有九景高速(九江到景德鎮),景婺黃高速(景德鎮到婺源到黃山)武吉高速公路也已通車,經過銅鼓、宜豐可到吉安直至廣東,沿滬昆、梨溫、贛粵等高速可直接進江西,直達南昌市和廬山等地方。此外,省內還有6條國道,分別是東西向的316國道(福州至蘭州)、319國道(廈門至成都)、320國道(上海至云南瑞麗)、323國道(瑞金至云南瀾滄)和南北向的105國道(北京至珠海)、206國道(煙臺至汕頭)。其中105和206國道雙雙縱貫江西。
航空:江西民用航空運輸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軸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樹、泰和、吉安、景德鎮、贛州連接全省和全國各地及香港的航空運輸網,除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外,江西還有贛州、景德鎮、九江、和井岡山4個民航機場。上饒三清山機場已經于2009年開工興建,機場等級:4C級,可供波音737飛機起降。機場定位:立足上饒,輻射贛東北上饒、鷹潭、撫州等地,主要服務于三清山、婺源、龜峰、龍虎山、黃山等旅游區。宜春明月山機場于2009年7月26日正式奠基,2011年5月前完成所有的設備安裝工程7月進行試飛,8月1日正式通航,該機場的開建意味著贛西空中運輸不再是空白。其中,贛州黃金機場為中國首個支線航空發展試點城市,引進全國地級市首家航空公司基地。
水運:江西水路運輸發達
九江為重要內河港口,水運干線形成兩縱兩橫的格局:贛江和信江為兩縱,長江和昌江為兩橫,全省通航里程4937公里。
南昌大水運,還將興建6大港區:
東新港區、雞山港區、張洲港區、龍頭崗港區、樵舍港區、昌東港區。
上饒市境內現有港口9個(鄱陽港、余干港、萬年港、弋陽港、鉛山港、上饒港、信州港、玉山港、橫峰港),水路貨物吞吐量為354.2萬噸,旅客吞吐量為82.9萬人。全市共有碼頭168個,其中客運碼頭20個,貨運碼頭148個。全市共有運輸船舶330艘,其中客船48艘,1166個座位,貨船282艘,16029個噸位。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7月,江西省共設南昌、上饒、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11縣級市,70個縣,21個市轄區。1、南昌市,轄9區4縣: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紅谷灘新區、昌北區、朝陽洲區、高新區、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2、上饒市,轄3區1市10縣:信州區、三江新區、經開區、德興市、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3、九江市,轄2區2市9縣:潯陽區、廬山區、瑞昌市、共青城市、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4、萍鄉市,轄2區3縣: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5、新余市,轄4區1縣:渝水區、分宜縣、高新區、仙女湖區、孔目江區。6、鷹潭市,轄1區1市1縣:月湖區、貴溪市、余江縣。7、贛州市,轄2區2市15縣:章貢區、經濟開發區、南康市、瑞金市、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寧都縣、于都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8、宜春市,轄1區3市6縣:袁州區、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靖安縣、奉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9、景德鎮市,轄2區1市1縣:昌江區、珠山區、樂平市、浮梁縣。10、吉安市,轄2區1市10縣: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h、永新縣。11、撫州市,轄2區10縣:金巢經濟開發區、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縣、南豐縣、黎川縣、廣昌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郵政編碼
南昌市0791330000東湖區0791330000西湖區0791330000青云譜區0791330000灣里區0791330000南昌縣0791330200新建縣0791330100安義縣0791330500進賢縣0791331700景德鎮市0798333000昌江區0798333000珠山區0798333000浮梁縣0798333400樂平市0798333300萍鄉市0799337000安源區0799337000湘東區0799337000蓮花縣0799337100上栗縣0799337000蘆溪縣0799337000九江市0792332000廬山區0792332900潯陽區0792332000九江縣0792332100武寧縣0792332300修水縣0792332400永修縣0792330300德安縣0792330400星子縣0792332800都昌縣0792332600湖口縣0792332500彭澤縣0792332700瑞昌市0792332200新余市0790338000渝水區0790338000分宜縣0790336600鷹潭市0701335000月湖區0701335000余江縣0701335200貴溪市0701335400贛州市0797341000章貢區0797341000贛縣0797341100信豐縣0797341600大余縣0797341500上猶縣0797341200崇義縣0797341300安遠縣0797342100龍南縣0797341700定南縣0797341900全南縣0797341800寧都縣0797342800于都縣0797342300興國縣0797342400會昌縣0797342600尋烏縣0797342200石城縣0797342700瑞金市0797342500南康市0797341400吉安市0796343000吉州區0796343000青原區0796343000吉安縣0796343100吉水縣0796331600峽江縣0796331400新干縣0796331300永豐縣0796331500泰和縣0796343700遂川縣0796343900萬安縣0796343800安??h0796343200永新縣0796343400井岡山市0796343600宜春市0795336000袁州區0795336000奉新縣0795330700萬載縣0795336100上高縣0795336400宜豐縣0795336300靖安縣0795330600銅鼓縣0795336200豐城市0795331100樟樹市0795331200高安市0795330800撫州市0794344000臨川區0794344100南城縣0794344700黎川縣0794344600南豐縣0794344500崇仁縣0794344200樂安縣0794344300宜黃縣0794344400金溪縣0794344800資溪縣0794335300東鄉縣0794331800廣昌縣0794344900上饒市0793334000信州區0793334000上饒縣0793334100廣豐縣0793334600玉山縣0793334700鉛山縣0793334500橫峰縣0793334300弋陽縣0793334400余干縣0793335100鄱陽縣0793333100萬年縣0793335500婺源縣0793333200德興市0793334200主要歷史文化
豐城市:該遺址位于豐城市杜市鎮固莊中坊劉村,為一古村落群,毀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修筑蘆葦水庫之時。從遺址中可以看出該古村寨群歷朝歷代的繁華與建筑的別具一格,在漢代之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發展于漢代,繁榮于南北朝,鼎盛于明朝,沒落于清朝,毀于建國初期。在漢代時就設有建制,且應為豐城最早的衙城(制名暫無考),為楚元王劉交的封地,屬彭城郡(今江蘇徐州),所以該遺址在被毀之前劉姓村莊及人口最多,后發現的大型漢墓和明墓皆為劉氏先人,可見當時劉氏族人的顯赫地位。遺址內建筑多為明朝或明朝之前所建,空間位置布局很有講究,且村前牌坊、門樓盛行,古殿廟宇頗多,見一處古廟殿宇規模宏大,有軒、榭、亭、臺、假山,有三座宮殿,有廟前水塘,面積約40000平方米,右側見數座漢墓和明墓,墓葬規模較大,左側見有南北朝時期古墓群,墓葬規模均較小。滕王閣: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六月,唐高祖李淵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受封為滕王,后遷洪洲(南昌)任都督。據說唯一的建樹就是在公元653年于城西贛江之濱建起這座樓臺為別居,閣以其封號命名——“滕王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此大宴賓客,王勃席間所作《滕王閣序》,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約10公里處的后屏山南麓,在唐代時原為李渤兄弟隱居讀書處。李渤養有一只白鹿,終日相隨,故人稱白鹿先生。后來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舊地重游,于此修建亭臺樓閣,疏引山泉,種植花木,成為一處游覽勝地。由于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間,曾在此建立“廬山國學”,這算是白鹿洞書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經擴充改建為書院,并正式定名為“白鹿洞書院”。當時有士子數十百人,與岳麓、睢陽、石鼓等,并稱為天下四大書院。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戰爭頻繁,烽火連天,書院遭到毀壞。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在南康知州任上三年,為興復白鹿洞書院殫精竭慮,不遺余力。并奏請賜額及御書,于是書院的名聲大振,宋時著名的哲學家陸九淵、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講學。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著名哲學家陸象山也來到白鹿洞書院講學,朱熹、陸象山又有“白鹿洞之會”,書院也因之而聞名天下。宋后書院又幾經興廢,。元末戰亂,書院在戰爭旋渦中又遭厄運,所有殿堂齋舍蕩然無存。明代時,書院又得到恢復,盛時有學生五百多人。清代仍繼承明代的規模,遠近各省都有人來此求學。至清末廢除科舉,取消書院,這座煊赫一時的白鹿洞書院,自此江河日下,衰落下來。迄于解放前夕,已是屋宇倒坍,塵莓滿院,荊棘叢生,滿目凄涼?,F存建筑多是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建國后,經及時搶救修繕,古老的書院才又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