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圖
黑龍江省相關地區地圖:
河流歷史
黑龍江流域早在唐朝中后期就已經歸入中國領土,成為中國一大內河,后成為遼國疆域,一直到元朝是中國領土,隸屬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中國元朝軍隊在此駐扎,成為元朝內河。明朝至清朝時為中國領土。自1858年被中國認定為不平等條約的璦琿條約簽訂后,黑龍江開始成為中俄大部分地區的邊界。1900年八國聯軍向中國開進時,俄國以保護中俄鐵路為由出兵越過黑龍江,放火燒毀當時屬于清朝的璦琿城,并制造了海蘭泡慘案,深入清朝國境約40公里。不久戰事結束,并將原規定由中國人居住的江東六十四屯以武力占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以黑龍江為界,但蘇聯認為根據雙方界約規定應以黑龍江中方江岸為界,江中島嶼全歸蘇方。但中方堅持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雙方對江中島嶼歸屬存在爭議。終于但自后20世紀60年代后中蘇關系逐漸惡化,終于導致兩國軍隊在珍寶島爆發武裝沖突,邊界形勢驟然緊張,大戰一觸即發。自20世紀80年代戈爾喬夫上臺后,在其海參崴講話中同意以國際法通行準則確定國界后,中蘇關系才有所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相繼確定了東段國界的走向。雙方將主航道中心線原則對江中島嶼歸屬進行了劃分。2008年,中國接管了雙方最后的爭議領土——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黑瞎子島。目前中俄國界東段已經完全確定完畢。20世紀70年代,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不斷加強,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簽訂大量貿易協定,并將黑河市、綏芬河市等數個城市與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哈巴羅夫斯克等遠東城市辟為邊境互貿城市,其中綏芬河等地還建有國際鐵路方便出行。利用互補的資源優勢帶動黑龍江流域地區經濟的發展。經濟建設
經濟綜述:2008年全年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31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連續五年保持11.6%以上的增幅,整體經濟繼續在較高增長平臺運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9.1億元,增長8.2%;第二產業增加值4365.9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2855億元,增長12.4%。三次產業構成為13.1:52.5:34.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727元,增長11.7%。經濟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全年哈大齊工業走廊項目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96.4億元,比上年增長37.6%;創造利稅46.5億元,增長92.1%。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投資117.8億元,新開工項目數增加241項,新增入區企業251戶,新增投產企業182戶。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充分挖掘和發揮電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產業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積極主動推進區域的經濟貿易合作,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快發展特色產業、生態產業等替代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突出抓好農業基礎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規?;a和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造銷售收入千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集群,創出一批知名品牌。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積極開發建設具有國際性、地域性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旅游精品和品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對內對外開放的戰略升級逐步加快。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增強,服務外包產業、動漫基地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農業概況:糧食生產再獲大豐收。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0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5%;糧食總產量4225萬噸,創歷史新高。四大糧食作物產量:水稻產量1518萬噸、玉米1822萬噸、小麥89.5萬噸、大豆620.5萬噸。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甜菜260萬噸,增長22.1%;烤煙產量7.7萬噸,增長12.4%;水果59.4萬噸,增長14.7%;蔬菜1057.9萬噸,與上年持平;亞麻15萬噸,下降3.0%;油料36.5萬噸,下降26%。畜牧業生產快速增長。年末奶牛、豬、羊和家禽存欄分別為221.2萬頭、1788.0萬頭、1018.4萬只和16693.3萬只,比上年分別增長21.9%、35.6%、24.2%和33.4%。全年肉、蛋、奶產量分別為303.3萬噸、109.3萬噸、581.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8.4%、15.3%和21.6%。水產品產量35.6萬噸,增長3.9%。綠色食品產業繼續擴大。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1500個,比上年增加300個,增長25.0%;綠色食品種植面積5170萬畝,增長10.5%,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績顯著。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0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6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21.2%。
工業狀況: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下同)實現增加值34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連續六年保持13%以上的增速。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2837.3億元,增長12.9%;集體企業增加值47.5億元,增長12.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821.2億元,增長13.0%。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421.6億元,增長13.8%;重工業增加值3023.2億元,增長13.0%。從企業規???,大中型企業增加值3040.8億元,增長13.0%;小型企業增加值404億元,增長13.9%。
固定資產投資:2008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69.3億元,比上年增長28.1%,連續三年增幅保持在28%以上。其中,城鎮投資3368.2億元,增長28.5%;農村投資301.1億元,增長24.2%。在城鎮投資中,民間投資1297.3億元,增長34.4%;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990.8億元,增長24.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80.1億元,增長36.5%。房地產開發投資453.2億元,增長18.5%,新增固定資產2266.9億元,增長19.1%;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7.3%,下降5.3個百分點。各類房屋竣工面積3795.3萬平方米,下降0.6%;竣工率48.0%,下降6.9個百分點。
國內貿易:200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1.8%,連續七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26.7億元,增長22.0%;農村(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11.9億元,增長20.2%。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445.7億元,增長21.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51.4億元,增長23.7%;其他行業零售額41.5億元,增長10.1%。
對外經濟:2008年實現進出口總值2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出口165.7億美元,增長35.1%;進口63.2億美元,增長25.7%。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149.5億美元,增長50.9%;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55.7億美元,增長3%;加工貿易進出口8.1億美元,增長54.1%。從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進出口171.9億美元,增長35.7%;國有企業進出口42.2億美元,增長24.2%;三資企業進出口13.9億美元,增長21%。從國(地區)別看,對俄羅斯進出口110.6億美元,增長3.1%;對美國進出口14.4億美元,增長84.5%;對韓國進出口9.6億美元,增長1.3倍;對德國進出口7.3億美元,增長1.2倍;對沙特進出口6.8億美元,增長10.6%;對日本進出口6.2億美元,增長4.7%。從商品類別看,出口產品結構繼續優化,機電產品出口39.2億美元,增長76.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億美元,下降13.0%。利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5.5億美元,增長22.2%。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規模呈擴大趨勢。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8133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6%。年末在外勞務人員7174人,下降25.9%。
交通郵電和旅游:2008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1375.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0%。其中,鐵路1006.5億噸公里,增長5.3%;公路318.3億噸公里,增長9.8%;水運15.0億噸公里,增長10.7%;航空0.4億噸公里,增長20.4%;管道34.9億噸公里,下降5.7%。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608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7.7%。其中,鐵路220.7億人公里,增長4.8%;公路342.2億人公里,增長9.0%;水運0.4億人公里,增長12.8%;航空44.7億人公里,增長12.6%。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41.5萬輛,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私人汽車92.5萬輛,增長18.3%。民用轎車保有量50.3萬輛,增長23.3%,其中私人轎車37.3萬輛,增長30.0%。郵電通信業增長較快。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68.7億元,增長17.6%;郵政業務總量32.4億元,增長11.0%。年末全省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40482公里;局用交換機總容量82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026.1萬戶,下降7.7%,其中城市790.5萬戶,下降5.6%、農村235.6萬戶,下降14.2%;移動電話用戶1640.8萬戶,增長13.2%。全省電話普及率為69.7%,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國際互聯網絡用戶306.5萬戶,增長2.5%,其中寬帶接入戶238.2萬戶,增長13.9%。旅游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855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5%;實現旅游業總收入563億元,增長31.0%。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8353萬人次,增長28.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02億元,增長32.0%;接待國際旅游人數201萬人次,增長41.9%,創造國際旅游外匯收入8.7億美元,增長35.4%。
財政和金融:2008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67.1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78.4億元,增長31.2%。主體稅種中,國內增值稅129.4億元,增長22.2%;營業稅99.9億元,增長16.4%;企業所得稅46億元,增長50.3%;個人所得稅22.2億元,增長9.3%。地方財政支出1717.7億元,增長29.6%,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542.3億元,增長29.9%。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教育和醫療衛生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42.5%、39.9%、28.4%和24.6%。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993.8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增加1434.4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092.6億元,增加142.7億元;儲蓄存款余額5545.1億元,增加1066.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532.6億元,比年初增加705.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151.3億元,增加233.6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953.2億元,增加288.4億元。全年累計貨幣凈投放149.3億元。證券市場繼續平穩發展。年末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41家、上市股票42只。2008年有3家企業在境外上市,實現首發融資35億元。保險事業發展較快。全年保費收入251.2億元,比上年增長61.5%,其中,財產險收入48億元,增長40.1%;壽險收入203.2億元,增長72.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12.4億元,增長19.2%。全年賠付額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32.9億元,增長111.9%;壽險賠付金額65.9億元,增長4.1%;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金額4.3億元,增長25.9%。
環境保護
2006年,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年末全省環境保護系統共有職工4447人,各級環境監測站106個。建成煙塵控制區285個,總面積1139.7平方公里;建成噪音達標區238個,達標區面積911.3平方公里。8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2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主要治污工程開始啟動。旅游景區
綜述: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黑龍江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9個,即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慶市、伊春市、阿城區、綏芬河市、虎林市、鐵力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龍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2處。自然保護區:黑龍江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5處。風景名勝區與森林公園:黑龍江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有34處,其中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處,即五大連池、鏡泊湖;省級風景名勝區32處,即太陽島、明月島、晨星島、興凱湖、蓮花湖、二龍山、桃山等。全省有96處森林公園,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4處、省級42處。著名的森林公園有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哈爾濱國家森林公園、寧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江國家森林公園等。地質公園:黑龍江省地質公園15個,其中世界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5個(五大連池既是世界地質公園,也是國家級地質公園)、省級地質公園9個冰雪旅游資源:黑龍江省大部分區域處于中溫帶,山區冬季雪量大,雪期長(120天左右),雪質好,適于滑雪旅游?;┵Y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區域:哈爾濱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和大興安嶺地區。冰燈和冰雪游樂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市、牡丹江市、齊齊哈爾市等大中城市。
避暑旅游資源:黑龍江省夏季涼爽,眾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的林區是避暑的好去處。
歷史古跡:歷史文化名城與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黑龍江省歷史文化名城6處,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處,哈爾濱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國家首批優秀旅游城市,有代表世界多種建筑風格的建筑物近百處,素有“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之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5處,其中齊齊哈爾市、寧安市、依蘭縣、阿城區、呼蘭區等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東北烈士紀念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虎林要塞陳列館、愛輝歷史陳列館、大慶鐵人紀念館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濕地旅游資源:黑龍江省有扎龍濕地自然保護區,大慶市當奈濕地及大慶市龍鳳濕地。都是旅游觀光避暑的好去處。
邊境旅游資源: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接壤有3000余公里的邊境線,其中界江2300公里;有25個開放口岸,其中17個已經成為15岸,綏芬河市、黑河市、東寧縣、撫遠縣的邊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
民俗風情旅游資源:歷史遺跡和民俗風情旅游資源:黑龍江省保留著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如昂昂溪遺址和新開流遺址、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金代上京會寧府遺址。以農耕為主的滿族、朝鮮族,以捕魚為生的赫哲族,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族和以牧業為主的蒙古族、達斡爾族,這些民族保留著北方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風情,成為黑龍江省重要的民俗旅游資源。
自然人文景色:扎龍自然保護區,漠河,興凱湖,鏡泊湖,冰河上的漁獵民族,雪域與森林,多彩的民俗民風,東北秧歌,冰雪飲食文化,冰雪建筑文化
自然地理
地理地貌:黑龍江省的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占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土地資源: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農用地面積3950.2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5%。建設用地148.4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未利用地615.5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01%。農用耕地1187.1萬公頃,占農用地的30%;園地6萬公頃,占0.2%;林地2440.3萬公頃,占61.8%;牧草地222.4萬公頃,占5.6%;其他農用地94.5萬公頃,占2.4%。建設用地中的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8萬公頃,占78%;交通運輸用地11.8萬公頃,占7.9%;水利設施用地20.8萬公頃,占14.1%。未利用地458.4萬公頃,占72.7%;其他未利用地172.54萬公頃,占27.3%。與上年相比,2006年全省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等面積有所增加,林地、園地、牧草地、其他農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面積有所減少。全省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1.9萬公頃,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0.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人),與上年相比,人均耕地面積略有增加。
氣候概況:黑龍江省位于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最東北部,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從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狀況看,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一5℃~5℃之間,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線為0。C等值線?!?0C積溫在18000C~28000C之間,平原地區每增高1個緯度,積溫減少100。C左右;山區每升高100米,積溫減少100。C~170。C。無霜凍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間,南部和東部在140~150天之間。大部分地區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結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mm~650mm之間,中部山區多,東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內,生長季降水約為全年總量的83%~94%。降水資源比較穩定,尤其夏季變率小,一般為21%~35%。全省年日照時數多在2400~28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占總時數的44%~48%,西多東少。全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與長江中下游相當,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間。太陽輻射的時空分布特點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長季的輻射總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風速多為2~4米/秒,春季風速最大,西南部大風日數最多、風能資源豐富。
生物資源: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的土地后備資源均占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990.5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全國其它地區,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黑龍江省盛產大豆、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全省草原面積約433萬公頃、草質優良、營養價值高,適于發展畜牧業。其中松嫩草場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礦產資源: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2種,占全國已發現234種各類礦產的56.4%。已查明儲量的礦產有81種,占全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種數(223種)的36.3%。其中能源礦產5種,黑色金屬礦產3種,有色金屬礦產11種,貴金屬礦產6種,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礦產8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建材和其他非金屬礦產32種,水氣礦產2種。保有儲量位居全國首位的有10種,即:石油、晶質石墨、顏料黃黏土、長石、鑄石玄武巖、巖棉玄武巖、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巖、矽線石、錸礦;位居第2位的有2種,即:玻璃用大理巖、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種,即:硒礦、珍珠巖、玻璃用脈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巖、泥炭;占前10位的礦產有42種。全省鐵、銻、鎳、鉆、硼、螢石、石棉、磷礦、硫鐵礦、鉀等成礦地質條件較差,資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給率不足。
森林資源:全省林業經營總面積3175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2/3。有林地面積200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3.6%,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最重要的國有林區和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森林樹種達100余種,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余種。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大的林業省份之一,林業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資源是黑龍江省森林資源的主體,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及完達山。
能源資源: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是主煤炭調出省之一。省內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除此之外,電力和燃氣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前,黑龍江僅有一座鏡泊湖水電站。幾十年來,水火電站有了同時發展。至1999年省內大小電站電廠近200個,裝機總容量近千萬兆瓦。全省水電發電量達14億兆瓦小時。哈爾濱燃氣化工總公司所屬哈依煤氣工程,日產煤氣189萬立方米,建設總規模為"亞洲之最"。
動物資源:全省野生動物共476種,其中獸類88種、鳥類361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獸類有東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種,鳥類有丹頂鶴、大鴇、白獾、中華秋沙鴨等12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獸類有馬鹿、黑熊、棕熊、雪兔等11種,鳥類有大天鵝、花尾榛雞、鴛鴦等56種。其中有許多都是本省乃至全國十分珍貴的野生動物,如東北虎、紫貂、梅花鹿、馬鹿等。鳥類中久負盛名的“飛龍”即是分布在全省的花尾棒雞。全省有東北虎10只、紫貂2100只、貂熊60只、原麝920只、馬鹿2200只、駝鹿4600只、丹頂鶴500只、黑嘴松雞1200只、大鴇120只、白鶴90只。
植物資源:黑龍江省連綿起伏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老爺嶺構成了全省以山林為主的自然景觀,全省林地面積占整個土地面積的近一半。此外,還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這些復雜的地域中分布著大約2100余種的植物,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達1000余種。這些植物資源按用途可分為藥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飼料植物、木材植物、樹膠植物、樹脂植物、纖維植物、環保植物、觀賞植物、農藥植物、蹂料植物等17大類。在木材植物中有全國十分珍貴的紅松、黃菠蘿、核桃揪、水曲柳等,本省林區每年都為國家生產大量的木材。食用植物是本省野生經濟植物中分布較多、貯量較大的一類,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產量為最大。
水資源:黑龍江省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和五大連池4處較大湖泊及星羅棋布的泡沼。全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條,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686.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97.44億立方米,扣除兩者之間重復計算量173.14億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810.3億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為523.0毫米,折合水量2378.57億立方米,比上年多4.3%,比多年平均少2.0%,為平水年份。全省年平均徑流深為132.4毫米,折合水量為602.24億立方米,比上年少1.6%,比多年平均少12.2%。全省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71.59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19.51億立方米,山丘區與平原區重復計算量為11.85億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資源量為279.2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與地表水資源重復計算量為125.69億立方米,全省水資源總量為727.93億立方米。全省總用水量為286.2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71.82億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114.41億立方米。
基本省情
區域概況:現在的黑龍江省并不是原來的黑龍江轄區行政轄地,原來的黑龍江轄區管轄黑龍江流域中上游和外興安嶺西部,現在的黑龍江省只管轄黑龍江南岸和原來吉林的南部部分地區,現在的黑龍江省是1954年才形成的。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御沙皇俄羅斯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兵駐守,寧古塔、盛京兩昂邦章京并存,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也即兩個行政區域: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今黑龍江地區大部分位于寧古塔將軍轄區(吉林將軍轄區)之內。1683年12月,清廷決定,劃出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增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將軍轄區。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共同守衛東北。這是黑龍江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并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18世紀后期外東北黑龍江北岸,庫頁島等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給沙皇俄羅斯后,使中國在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后來所設的黑龍江行政區域倒退到黑龍江南岸。位于東北北部,東經121°13‘至135°06’,北緯43°26‘至53°34’,面積46.9萬平方公里,有長10公里,有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00多條,多處平原海拔50-200米。西部屬松嫩平原,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北部、東南部為山地。屬寒溫帶一溫帶濕潤一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涼爽,南北溫差大,北部甚至長冬無夏。因而夏宜避暑,冬宜賞雪、觀冰燈、進行冰雪運動。1月平均氣溫-31至-15℃,極端最低氣溫達-52.3℃(漠河1969年2月13日)。7月為18-23℃,無霜期僅3-4個月,年平均降水量300-700毫米。有漢、滿、朝鮮、蒙古、回、達翰爾、鄂倫春、赫哲、柯爾克孜、鄂溫克等民族。為中國木材、石油、大豆、甜菜、亞麻主要生產基地,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煤炭、黃金、機車車輛、機械、礦冶設備等亦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9月全省共劃12地級市、1地區、18縣級市、45縣、1自治縣、64個市轄區,2011年總人口3816.8萬。黑龍江省第一個老省會是黑河市(黑龍江城、璦琿城)第二個省會是嫩江(墨爾根)第三個省會是齊齊哈爾第四個省會是哈爾濱。哈爾濱也是現在的省會。黑龍江省最終選擇了哈爾濱當省會,這是與哈爾濱的發達的教育、文化、經濟、交通中心的地位分不開的!哈工大在中國航天事業方面的貢獻是世人皆知的!文化方面哈爾濱號稱“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冰城、雪城!舉世聞名!交通方面哈爾濱是交通樞紐城市,飛機、鐵路、公路發達!交通便利!經濟方面哈爾濱更是當之無愧的共和國長子!從建國到現在對國家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歷史沿革:黑龍江省政區的形成,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古時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夫余地。唐屬忽汗州和瀚海都護府(唐朝諸侯國渤海國),遼金為東京、上京二道(路),元歸遼陽行中書省和遼陽行省,元朝軍隊在此駐扎,明屬女真奴兒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龍江岸筑城,名黑龍江城,清朝后期后改為黑龍江省。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御沙俄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縣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寧古塔將軍移住吉林烏拉后,于1757年改稱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之下先后設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倫貝爾、呼蘭、布特哈、通肯等7城副都統和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1862年(同治元年)開始,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取消副都統,相繼設立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建置。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璦琿和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割占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1900年江東六十四屯被沙皇俄羅斯武力占領。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4月,清廷對東北行政體制進行改革,從本來設置的將軍改設巡撫,為一省之長。實行省、府、縣三級體制。在省之下、府之上設立道以為監察區域。在原黑龍江省區設有3道(璦琿兵備道、呼倫兵備道、興東兵備道),7府(呼蘭、綏化、龍江、海倫、嫩江、黑河、臚濱),6廳,1州,7縣。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現在屬黑龍江省境內的尚有2道(設于哈爾濱的西北路分巡兵備道和設于三姓城的東北路分巡兵備道),7府(雙城、賓州、五常、依蘭、密山、臨江、寧安),3廳、1州,7縣。中華民國成立后,黑龍江省沿襲清代省、道、縣三級體制,共轄龍江、綏蘭、黑河3道。后增設呼倫道,共為4道,21縣,6設治局。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今在黑龍江省境內的有濱江、依蘭2道,18縣。1930年黑龍江省轄42縣,11設治局。當時隸屬于吉林省今屬黑龍江省的有22縣。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政府逐步收回中東路“附屬地”的行政主權。1920年將該區域定為“東省特別區”。1922年東北當局設立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以統一監督節制該區域內的軍警、外交、司法各機關。1924年5月,北京政府批準東省特別區獨立于黑龍江、吉林兩省區域之外,成為與省并列的特別行政區。東北淪陷時期,日偽政權實行省、縣(市)二級體制。從1934年開始對東北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省的數量增多,區域劃小。偽滿覆亡前夕,東北地區劃分為15省1特別市,其中在今黑龍江省內設有龍江、濱江、三江、黑河、北安、東安6省,下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東安5市,74縣,3旗??箲饎倮?,1946年8月,東北各省市行政聯合辦事處在哈爾濱成立,是東北地區最高行政機關,后改稱東北行政委員會。在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下,實行?。ㄌ貏e市)、縣(市)二級行政制度。黑龍江省是東北和全國解放較早的地區,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龍江省境內先后成立了5省1直轄市民主政府,即黑龍江、嫩江、合江、綏寧、松江5個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1946年10月,綏寧省改設為牡丹江專區,直屬于東北行政委員會。同年11月,哈爾濱市改稱特別市。1947年2月至9月,黑龍江、嫩江2省曾合并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同年8月,牡丹江專區撤銷,設立牡丹江省,1947年7月該省撤銷,所轄區域分別并入合江、松江2省。1949年5月,合江省與松江省合并成立新的松江省,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龍江省。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松江省直轄市。黑龍江、松江兩省共轄5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興山),71縣,2礦區(雞西、雙鴨山),2旗。解放戰爭時期,在黑龍江省境內曾設立專區一級的行政區域,除黑河專區外,存在時間均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實行省、市(地)、縣3級體制。黑龍江地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仍設松江、黑龍江兩省,所轄市(地)、縣(旗)不變。1950年10月,哈爾濱市開始設立相當于縣一級的市轄區,齊齊哈爾市也設立了市轄區行政建置。兩省共有14個市轄區。1953年8月,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并為新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省轄市。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轄白城地區的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此后,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再沒有大的變化。合省后的黑龍江省轄98個縣級以上行政建置單位,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市、佳木斯、鶴崗5市,黑河、嫩江、合江3專區,66縣、旗,2個兼有行政職能的縣級礦區(雞西、雙鴨山),22個市轄區。
黑龍江的傳說:有關黑龍江,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江里盤踞著一條白龍,經常興風作浪,使江水泛濫,田野荒蕪,使得東北人煙稀少。當時有戶人家生下了一個帶黑龍尾的孩子,認定他是怪物,就趕走了孩子。在江邊,孩子遇上了一個孤獨的老人,便與他同住。漸漸的,孩子長大了,知道江邊有白龍作怪的事,主動要求去降伏白龍,經過幾個晝夜的苦戰,終于戰勝了白龍,人們為了感謝黑龍尾的孩子,便將這條江叫做黑龍江。行政區劃
哈爾濱市車牌號黑A電話區號0451,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香坊區松北區平房區呼蘭區阿城區雙城市尚志市五常市依蘭縣方正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車牌號黑B電話區號0452,龍沙區建華區鐵鋒區富拉爾基區昂昂溪區碾子山區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訥河市克山縣克東縣甘南縣富??h依安縣拜泉縣龍江縣泰來縣,牡丹江市車牌號黑C電話區號0453,愛民區東安區陽明區西安區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市東寧縣林口縣
佳木斯市車牌號黑D電話區號0454,前進區向陽區東風區郊區同江市富錦市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
大慶市車牌號黑E電話區號0459,薩爾圖區龍鳳區讓胡路區紅崗區大同區肇州縣肇源縣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雞西市車牌號黑G電話區號0467,雞冠區恒山區滴道區梨樹區城子河區麻山區虎林市密山市雞東縣,雙鴨山市車牌號黑J電話區號0469,尖山區嶺東區四方臺區寶山區集賢縣友誼縣寶清縣饒河縣,伊春市車牌號黑F電話區號0458,伊春區南岔區友好區西林區翠巒區新青區美溪區金山屯五營烏馬河湯旺河帶嶺區烏伊嶺紅星區上甘嶺鐵力市嘉蔭縣
七臺河市車牌號黑K電話區號0464,桃山區新興區茄子河區勃利縣
鶴崗市車牌號黑H電話區號0468,興山區向陽區工農區南山區興安區東山區蘿北縣綏濱縣,黑河市車牌號黑N電話區號0456,愛輝區合作區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嫩江縣遜克縣孫吳縣
綏化市車牌號黑M電話區號0455,北林區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望奎縣蘭西縣青岡縣慶安縣明水縣綏棱縣
大興安嶺地區車牌號黑P電話區號0457,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新林區呼中區
黑龍江省墾區:車牌號黑R,寶泉嶺分局紅興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齊齊哈爾分局綏化分局哈爾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