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亞地圖
厄立特里亞簡介
- 厄立特里亞國位于非洲東北部,西鄰蘇丹,南鄰埃塞俄比亞、吉布提,東隔紅海與沙特阿拉伯和也門相望,扼紅海進出印度洋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國海岸線長1200千米。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部平原由西北向東南緩傾。馬雷布河為最大河流。
厄立特里亞的旅游業歷史悠久,也是目前厄立特里亞唯一賺取外匯的服務行業。早在14世紀時就有歐洲旅行家在這一地區游覽。阿克蘇姆王國的大部分區域在厄立特里亞境內,目前尚存不少遺跡。地形多樣,自然景觀豐富。阿斯馬拉、馬薩瓦、阿薩布和達赫拉克群島為有名的旅游點。但連年戰亂,旅游業受到破壞,現在仍處于恢復階段。1996年來厄立特里亞旅游的人數為41.6萬人,比上年增加31%;1997年旅游收入比1996年增加75%。厄立特里亞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份額高達61.2%,其中旅游業的貢獻起重要作用。
厄立特里亞境內中心地帶為海拔1800~2500米的高原,向西至蘇丹逐漸傾斜,向東至紅海平原陡降。草原與半荒漠廣布,沿海有狹長平原,海濱多珊瑚礁。最大的河流是馬雷布河,全長440公里,流域面積23455平方公里。高原地區氣候溫和,涼季(12月至次年2月)氣溫為15℃,熱季(5月至6月)氣溫為25℃。東部和西部平原地區氣候炎熱,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高原和西部地區全年降雨量為1000~2000毫米。東部除阿斯馬拉東北有一狹長的多雨帶外,大部分地區雨量不足,尤其是紅海沿岸平原,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干旱,呈沙漠狀態。
厄立特里亞獨立后,注重政權建設,加緊經濟重建,政局保持基本穩定。政府先后于1994年和1997年進行兩次內閣改組。1997年厄制憲議會通過了新憲法。1998年2月19日,厄人陣黨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九次會議,討論了人陣黨中央委員會提交的關于厄政治、經濟形勢報告和工作報告。5月,與埃塞俄比亞爆發邊界沖突,兩國嚴重軍事對峙。此后,政府集中力量處理沖突問題。6月,國民議會召開第十一次會議,討論厄埃沖突及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會議認為厄埃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埃塞侵犯厄主權、破壞國際公認的邊界及其對厄領土的公然入侵。重申危機只能通過和平的、法律的方式來解決;要求勘定邊界、通過仲裁解決糾紛、邊界地區非軍事化、無條件停止敵對行為、開始直接對話。譴責埃塞政府侵犯厄人人權。
厄立特里亞境內公路總長4000公里左右,主要有馬薩瓦至特瑟內、阿斯馬拉至默克萊(埃塞提格雷首府)、阿斯馬拉至阿克蘇姆三條柏油公路。從獨立到1997年的6年時間內,厄立特里亞已投入4.4億埃元用于公路建設,路況有大幅度改善。1996年有客車1391輛,出租車1197輛,卡車及油罐車6386輛,小轎車14054輛。貨運業是私營企業。1994年的貨運物資量由上年的283982噸增至489321噸;汽油等燃料的運輸量由上年的65429立方米增至117287立方米,增長79%。原來只有306公里的窄軌鐵路,由阿斯馬拉起,東通馬薩瓦,西至阿戈達特,在戰爭中遭到破壞,而被廢棄停用。1994年在馬薩瓦修復5公里鐵路,開始運行。阿斯馬拉機場是厄唯一的國際機場,能起降波音757、767及空中客車等大型客機,于1991年8月恢復使用。亞的斯亞貝巴至阿斯馬拉每天有兩個航班往返。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從亞的斯亞貝巴至倫敦、法蘭克福、羅馬和吉達往返班機均在阿斯馬拉?。此外,也門、蘇丹、德國航空公司均有定期航班飛阿斯馬拉。港口有有馬薩瓦與阿薩布兩個重要港口。馬薩瓦港為紅海天然良港,擁有6個泊位,可?咳f噸級遠洋貨輪;1996年貨物吞吐量達300萬噸,集裝箱3.3萬個,比1995年增加22%。阿薩布港為人工港,戰爭時期一度關閉,1991年7月厄立特里亞臨時政府加以啟用。1994年進港船只411艘,比上年增加29.2%。來港貨運量達723?563噸,比上年增長12%,運送旅客1167人次,比上年增長163.8%。自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爆發邊界沖突以后,厄立特里亞港口貨物吞吐量及收入減少。
世界各國
- 【亞洲國家】
- 中國 緬甸 伊朗 菲律賓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庫曼斯坦 朝鮮 泰國 阿曼 尼泊爾 以色列 格魯吉亞 塔吉克斯坦 韓國 文萊 也門 阿富汗 土耳其 亞美尼亞 印度尼西亞 蒙古 印度 約旦 伊拉克 斯里蘭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爾 孟加拉國 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老撾 巴林 東帝汶 敘利亞 巴基斯坦 哈薩克斯坦 阿聯酋
- 【歐洲國家】
- 挪威 波蘭 希臘 愛爾蘭 安道爾 拉脫維亞 摩爾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羅斯 比利時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芬蘭 英國 立陶宛 盧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馬力諾 丹麥 荷蘭 烏克蘭 摩納哥 梵蒂岡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冰島 法國 匈牙利 西班牙 馬耳他 塞爾維亞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國 瑞士 馬其頓 葡萄牙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波黑
- 【非洲國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麥隆 布隆迪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斯威士蘭 馬里 蘇丹 摩洛哥 索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爾及利亞 加納 剛果 岡比亞 吉布提 贊比亞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亞 多哥 加蓬 幾內亞 肯尼亞 馬拉維 利比里亞 納米比亞 布基納法索 貝寧 南非 佛得角 烏干達 科摩羅 科特迪瓦 博茨瓦納 幾內亞比紹 乍得 利比亞 尼日爾 盧旺達 萊索托 尼日利亞 津巴布韋 赤道幾內亞 厄立特里亞 馬達加斯加 塞舌爾(馬埃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亞
- 【北美洲國家】
- 美國 加拿大 巴拿馬 危地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達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馬 薩爾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海地 伯利茲 牙買加 洪都拉斯 圣盧西亞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南美洲國家】
- 【大洋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