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地圖
德國簡介
- 德國位于歐洲西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并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聯邦政府由聯邦總理和聯邦部長若干人組成,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德國是世界的第四大經濟體。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1990年10月3日,冷戰以來分裂了41年的德國再次統一,因此這一天,被確定為德國的國慶日。
德國奉行與西方結盟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重點依次是:推動深化和擴大歐盟,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強以歐洲為核心傳統友誼,鞏固與北約的關系并致力于建立歐洲獨立安全和防務體系。默克爾總理上臺以后,加強同美國的緊密聯盟,加強跨大西洋兩岸經濟合作,保持和發展與俄羅斯的關系,在經濟上大力開拓中東歐新興市場,加強與中國,印度等有國際影響力發展中國家的關系,謀求在以聯合國為框架國際組織中發揮更積極作用。與中國關系:1972年10月11日,聯邦德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國與中國建交)。近年來,中德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友好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合作日益加強。但是默克爾總理上臺以后,由于兩國在西藏問題上認識不同,導致兩國關系一度緊張,經過雙方努力,兩國關系基本恢復正常。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臺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于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后,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占領,并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占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Gelman Demokratik Republik, GDR)、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lal Republik of Gelmany, FRG)兩個國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2008年GDP是38180億美元,經濟總量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四,僅次于美國、日本和中國,且與英法的差距很大。德國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成員,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起著重要作用。2007年德國貿易出口突破9000億歐元大關,貿易盈余達1988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并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礦物原料(鋼、鋁土礦、錳、磷酸、鎢和錫)對外國的依賴特別大。德國擁有少量鐵礦和石油, 天然氣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國內滿足,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制造、化工、電氣等占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占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游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L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世界各國
- 【亞洲國家】
- 中國 緬甸 伊朗 菲律賓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庫曼斯坦 朝鮮 泰國 阿曼 尼泊爾 以色列 格魯吉亞 塔吉克斯坦 韓國 文萊 也門 阿富汗 土耳其 亞美尼亞 印度尼西亞 蒙古 印度 約旦 伊拉克 斯里蘭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爾 孟加拉國 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老撾 巴林 東帝汶 敘利亞 巴基斯坦 哈薩克斯坦 阿聯酋
- 【歐洲國家】
- 挪威 波蘭 希臘 愛爾蘭 安道爾 拉脫維亞 摩爾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羅斯 比利時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芬蘭 英國 立陶宛 盧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馬力諾 丹麥 荷蘭 烏克蘭 摩納哥 梵蒂岡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冰島 法國 匈牙利 西班牙 馬耳他 塞爾維亞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國 瑞士 馬其頓 葡萄牙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波黑
- 【非洲國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麥隆 布隆迪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斯威士蘭 馬里 蘇丹 摩洛哥 索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爾及利亞 加納 剛果 岡比亞 吉布提 贊比亞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亞 多哥 加蓬 幾內亞 肯尼亞 馬拉維 利比里亞 納米比亞 布基納法索 貝寧 南非 佛得角 烏干達 科摩羅 科特迪瓦 博茨瓦納 幾內亞比紹 乍得 利比亞 尼日爾 盧旺達 萊索托 尼日利亞 津巴布韋 赤道幾內亞 厄立特里亞 馬達加斯加 塞舌爾(馬埃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亞
- 【北美洲國家】
- 美國 加拿大 巴拿馬 危地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達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馬 薩爾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海地 伯利茲 牙買加 洪都拉斯 圣盧西亞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南美洲國家】
- 【大洋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