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圖
巴勒斯坦簡介
- 巴勒斯坦位于亞洲西北部。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南端的一角臨亞喀巴灣,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198公里。西部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較平坦,東部為約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薩馬里山和朱迪山貫穿中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為全國最高峰。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暖濕潤。南北雨量懸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僅50毫米左右。
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是巴解組織的最高執行機構,由巴解全國委員會選舉產生,負責巴解組織的全面行政事務,并對全國委員會負責。2003年3月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通過了在現行法律《基本法》中增加關于總理職位及其權限的條款。根據修改后的《基本法》,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仍然統領巴勒斯坦安全部隊、掌管所有安全事務,并擁有巴以和平談判的最終決定權?偫淼臋嗔ΠńM成政府、任免部長、定期或應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要求召開內閣會議及其它內閣事務,并有權任命副總理。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是立法機構,主要是代表巴勒斯坦自治區內的巴勒斯坦人行使立法、監督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和自治政府、批準政府預算、通過或否決政府信任案等職能。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第181號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猶太人同意該決議,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于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占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里則為埃及占領。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杰里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巴解組織成立后,得到阿拉伯國家和世界許多國家的廣泛支持。1974年10月拉巴特阿盟第七屆首腦會議決議承認巴解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大會議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屆不結盟國家會議接納巴解為正式成員,同年9月阿盟接納其為正式成員。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現已得到137個國家的正式承認。巴解組織原在90多個國家派駐辦事處,現多已改為巴勒斯坦國大使館。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1998年7月,聯大通過阿拉伯國家的提案,提高巴駐聯合國觀察員地位。 2003年4月,以阿巴斯為總理的巴新內閣成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11月,庫賴組建巴新一屆政府后,美、以表示了謹慎的歡迎,并敦促庫加緊打擊恐怖勢力。2006年初,哈馬斯勝選并組閣后,中東問題“四方”(美國、歐盟、俄羅斯和聯合國)要求哈接受“三項條件”:承認以、放棄暴力并接受巴以達成的所有協議,美、以斷絕與巴政府接觸,對其進行經濟封鎖,歐盟暫停向其提供直接援助。2007年3月,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國際社會普遍表示歡迎,但仍敦促巴新政府明確接受“三項條件”,繼續對巴封鎖,與哈馬斯閣員保持距離。
巴勒斯坦教育狀況總體落后,巴目前文盲率為11.6%。教育體制是:小學6年、中學3年、高中3年、大學4-5年。1999至2000學年巴共有學校1767所,在校生865540人。教師共有34088。巴共有8所正規大學,1999至2000年度大學入校學生共有19548,各大學共有教員1869人。巴內地有報刊13種,雜志33種,大部分是月刊和季刊!兑啡隼鋱蟆罚ˋLQUDS)發行量5萬,《日子報》(ALAYYAM)發行量2萬份,《新生活報》(ALHAYATALJADIDA)發行量15000份。巴勒斯坦通訊社(PALESTINENEWSAGENCY)簡稱“WAFA”。該社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于1971年在貝魯特創建。巴有11座廣播電臺,“巴勒斯坦之聲”是官方廣播電臺,創辦于1964年,其余10家為商業廣播電臺!鞍屠账固闺娨暸_”創辦于1995年9月,是巴官方唯一的電視臺,目前只有兩個頻道,其一是衛星頻道,每天播放12小時,覆蓋面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世界各國
- 【亞洲國家】
- 中國 緬甸 伊朗 菲律賓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庫曼斯坦 朝鮮 泰國 阿曼 尼泊爾 以色列 格魯吉亞 塔吉克斯坦 韓國 文萊 也門 阿富汗 土耳其 亞美尼亞 印度尼西亞 蒙古 印度 約旦 伊拉克 斯里蘭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爾 孟加拉國 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老撾 巴林 東帝汶 敘利亞 巴基斯坦 哈薩克斯坦 阿聯酋
- 【歐洲國家】
- 挪威 波蘭 希臘 愛爾蘭 安道爾 拉脫維亞 摩爾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羅斯 比利時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芬蘭 英國 立陶宛 盧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馬力諾 丹麥 荷蘭 烏克蘭 摩納哥 梵蒂岡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冰島 法國 匈牙利 西班牙 馬耳他 塞爾維亞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國 瑞士 馬其頓 葡萄牙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波黑
- 【非洲國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麥隆 布隆迪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斯威士蘭 馬里 蘇丹 摩洛哥 索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爾及利亞 加納 剛果 岡比亞 吉布提 贊比亞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亞 多哥 加蓬 幾內亞 肯尼亞 馬拉維 利比里亞 納米比亞 布基納法索 貝寧 南非 佛得角 烏干達 科摩羅 科特迪瓦 博茨瓦納 幾內亞比紹 乍得 利比亞 尼日爾 盧旺達 萊索托 尼日利亞 津巴布韋 赤道幾內亞 厄立特里亞 馬達加斯加 塞舌爾(馬埃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亞
- 【北美洲國家】
- 美國 加拿大 巴拿馬 危地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達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馬 薩爾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海地 伯利茲 牙買加 洪都拉斯 圣盧西亞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南美洲國家】
- 【大洋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