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洲

北冰洋概況
- 北冰洋面積1478.8萬平方千米,是太平洋的1/14,大西洋的1/7,印度洋的1/6,占世界海洋面積的4.1%。北冰洋平均水深1225米,為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5527米,不及太平洋的1/2。其2/3以上的面積屬于大陸的水下邊緣,即在北冰洋的周圍具有非常寬闊的大陸架。
北冰洋被陸地包圍,近于半封閉。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和巴芬灣同大西洋連接,并以狹窄的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根據自然地理特點,北冰洋分為北極海區和北歐海區兩部分。北冰洋主體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極群島各海峽屬北極海區;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和白海屬北歐海區。北極圈以北的地區稱北極地方或北極地區,包括北冰洋沿岸亞、歐、北美三洲大陸北部及北 北冰洋中許多島嶼。 北冰洋地區大陸與島嶼的海岸線曲折,沿亞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較寬的大陸架。北冰洋陸棚發達,最寬達1200公里以上。中央橫亙羅蒙諾索夫海嶺,從亞洲新西伯利亞群島橫穿北極直抵北美洲格陵蘭島北岸,峰頂一般距水面1000-200米,個別峰頂距水面僅900多米,有劇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動,它把北極海區分成加拿大海盆、馬卡羅夫海盆(門捷列夫海嶺將該海盆分隔為加拿大和馬卡羅夫兩個海盆)和南森海盆。海盆深度均在4000-5000米之間。北冰洋中部還有許多海丘和洼地。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群島之間有一帶東西向海底高地,是北極海區與北歐海區的分界。北歐海區東北部為大陸架,西南部為深水區,以格陵蘭海最深,達5500多米。
北冰洋氣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涼。北極海區最冷月平均氣溫可達-20—40℃,暖季多在8℃以下;年降水量僅75—200毫米,格陵蘭?蛇_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風。北歐海區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水溫、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冰情較輕;暖季多海霧,有些月份每天有霧,甚至連續幾晝夜。北極海區,從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溫約為-1—1.7℃,在濱海地帶水溫全年變動很大,從-1.5—8℃;而北歐海區,水面溫度全年在2—12℃之間。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處,有來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溫水層,水溫為0—1℃。
北冰洋洋流系統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爾根暖流、北角暖流和東格陵蘭寒流等組成。北冰洋洋流進入大西洋,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蘭島南下的稱東格陵蘭寒流,沿布拉多半島南下的稱拉布拉多寒流。北冰洋海岸線十分曲折,形成了許多淺而寬的邊緣海及海灣。海岸類型中有侵蝕海岸、峽灣式海岸、三角洲型海岸及瀉湖式海岸。在亞洲大陸沿岸的邊緣海有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以及楚科奇海。北美洲沿岸有波弗特海、格陵蘭海。北冰洋島嶼眾多,僅次于太平洋而居各大洋之第二位。島嶼總面積約為380萬平方千米,均屬大陸島,多分布在大陸架上。流入北冰洋的主要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及馬更些河。在北冰洋周圍之各邊緣海,有數不清的冰山,高度雖然比不上南極的冰山,但外形奇異。冰山順著海流向南漂去,有的從北極海域一直漂到北大西洋。由于漂流路線不固定,所以給航行在北大西洋上的船只帶來很大的危害。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蓋,冰蓋面積占總面積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東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僅巴倫支海地區受北角暖流影響常年不封凍。北冰洋大部分島嶼上遍布冰川和冰蓋,北冰洋沿岸地區則多為永凍土帶,永凍層厚達數百米。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小、海岸最曲折、島嶼眾多的一個洋?偯娣e1,23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3.6%,體積1,700萬立方公里,占海洋總體積的1.24%。北冰洋的水平輪廓近乎一半封閉性的地中海,海岸十分曲折破碎。島嶼的數量和面積僅次于太平洋居第二位,有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217.56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北極群島(1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群島。北冰洋是深度最淺、大陸架面積寬廣的一個大洋,平均水深1,296米(一說1,117米),最大深度為5,449米(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北,低于北緯82°23′、東經19°31′的利特克海溝),水深不足200米的面積約440萬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35.8%;水深超過3,000米的面積僅占15%(其中4,000米以上的只占2.17%)。北冰洋海底地貌突出特點就是大陸架非常寬廣,特別是亞歐大陸北部最寬,一般400~500公里,最寬處近1,700公里(水深50~150米),阿拉斯加以北大陸架較窄,僅20~30公里。這些大陸架大部原為陸地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以后才下沉成淺海的。北冰洋海底地貌的另一特點是起伏不平,一系列海嶺、海盆、海槽和海溝交錯分布。北冰洋中部有一橫貫的海底山嶺——羅蒙諾索夫海嶺,自新西伯利亞群島經北極到埃爾斯米爾島,全長1,800公里,寬60~200公里,高出洋底3,000米,嶺脊距海面約1,000米左右。洋底山地坡度大、陡峭,有火山噴發,系構造斷裂褶皺山,山脈由沉積巖和變質巖組成。海嶺把整個北冰洋分為兩部分,面向北美洲為加拿大海盆,面向亞歐大陸的為南森海盆,兩部分在海流、海水運動方向和水溫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在加拿大海盆以西有一條門捷列夫海嶺,長1,500公里,相對高度小,坡度平緩。在南森海盆外側有一北冰洋中央海嶺,又稱南森海嶺、加克利海嶺或奧托·斯密特海嶺,由幾條平行海嶺組成,自拉普帖夫海經格陵蘭島北端到冰島接大西洋海嶺?傊,對北冰洋海底地貌的了解還很不夠,但已知大部為冰覆蓋的北冰洋不是陸地,不是群島,也不是一個完整的深海盆。
北冰洋雖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氣候嚴寒,還有漫長的極夜,不利于動植物的生長,但它并不是人們想象的寸草不長,生物絕跡的不毛之地。當然比起其它幾大洋來,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是比較貧乏的。海島上的植物主要是苔蘚和地衣,南部的一些島嶼上有耐寒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動物以生活在海島、浮冰和冰山上的白熊最著名,被譽為北極的象征,其它還有海象、海豹、雪兔、北極狐、馴鹿和鯨魚等。由于氣溫和水溫很低,浮游生物少, 故魚類的種類和數量也較少,只有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因處在寒暖流交匯處,魚類較多,盛產鯡魚、鱈魚,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夏季在西伯利亞沿岸一帶鳥類很多,形成獨特的“鳥市”。值得注意的是,北冰洋海域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是地球上一個還沒有開發的資源寶庫,特別是巴倫支海、喀拉海、波弗特海和加拿大北部島嶼以及海峽等地,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估計石油儲量超過100億噸。斯匹次卑爾根的煤儲量約80多億噸,煤層厚、質量優、埋藏淺,蘇聯和挪威已聯合進行開采,年產煤100多萬噸;格陵蘭的馬莫里克山的鐵礦,儲量20多億噸,系優質礦。此外,北冰洋地區還蘊藏著豐富的鉻鐵礦、銅、鉛、鋅、鉬、釩、鈾、釷、冰晶石等礦產資源,但大多尚未開采利用。 礦物 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沿岸地區及沿海島嶼有煤、鐵、磷酸鹽、泥炭和有色金屬。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爾巴群島與格陵蘭島上的煤田,科拉半島上的磷酸鹽,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