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地圖
與埃塞俄比亞相關的地圖:
埃塞俄比亞簡介
- 埃塞俄比亞全名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舊稱“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一個位于非洲東北的國家。和一般非洲國家不同,埃塞俄比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并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人口7740萬(2005年埃官方數字)。人口增長率為2.9%。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馬里族(6%)、錫達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等。
埃塞俄比亞具有三千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蘇姆王國,10世紀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紀,阿比西尼亞王國興起,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1889年,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現代埃塞俄比亞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強迫埃接受其“保護”。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敗意軍,意被迫承認埃獨立。1928年海爾·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稱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領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國。1941年,盟軍擊敗意大利,5月5日塞拉西歸國復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壯軍官政變推翻塞拉西政權,廢黜帝制,成立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1977年2月,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中校發動政變上臺,自任國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軍人為主的“埃塞俄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推行一黨制。1987年9月,門宣布結束軍事統治,成立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3月,埃爆發內戰。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推翻門格斯圖政權,7月成立過渡政府,埃革陣主席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任總統。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1995年5月舉行首次多黨選舉。8月22日,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梅萊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數黨主席身份就任總理。在2000、2005年兩次大選中,埃革陣均獲勝,梅任總理至今。
埃塞俄比亞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特、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進行油氣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因墾荒每年減少20萬公頃森林,森林覆蓋率為2.3%。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2003/04財年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4%。發電量20.48億度,98%為水電。石油主要靠進口。制造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以食品、飲料、紡織、皮革加工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個城市。
亞的斯—吉布提鐵路,埃塞俄比亞唯一的鐵路,全長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內681公里,F有機車19臺,年客運量70-80萬人次,貨運量20-25萬噸,分別占全國總運量的2.6%和3.8%。因設備老化、管理不善、運力不足,目前虧損嚴重。公路運輸占全國總運量的90%?傞L33856公里(2004年),其中柏油路4362公里,其余為沙礫路。全國登記卡車14萬輛,僅9.7萬輛可使用。目前,埃政府正實施公路部門發展計劃對公路系統擴建改造。埃海運公司有9艘船,總噸位8.19萬噸。曾以厄立特里亞的阿薩布、馬薩瓦港為主要港口。埃厄發生邊界沖突后,進出貨物主要通過吉布提港?者\:共有40多個機場,其中亞的斯、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有近50架飛機,國際航線49條,國內航線30多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共有40多個機場,其中亞的斯、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有近50架飛機,國際航線49條,國內航線30多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
埃塞俄比亞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大部屬埃塞俄比亞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占全境的2/3,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高原四周地勢逐漸下降。北部的達羅爾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為全國最低點。紅海沿岸為狹長的帶狀平原。北部、南部、東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約占全國面積的25%。西門山脈的達善峰海拔4623米,為全國最高峰。境內多河流湖泊。全國30多條較大河流均發源于中部高原。阿巴伊河(即青尼羅河)、特克澤河、巴羅河等均屬尼羅河水系,謝貝利河和朱巴河屬印度洋水系。較大湖泊有塔納湖、齊瓦伊湖、阿比亞塔湖。埃地處熱帶,但因地勢高,大部地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0~27℃,首都年均氣溫16℃。一般3~5月氣溫最高,11~1月氣溫較低。大部分地區10~2月為旱季。年均降水量高原區為1000~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為250~500毫米。
世界各國
- 【亞洲國家】
- 中國 緬甸 伊朗 菲律賓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庫曼斯坦 朝鮮 泰國 阿曼 尼泊爾 以色列 格魯吉亞 塔吉克斯坦 韓國 文萊 也門 阿富汗 土耳其 亞美尼亞 印度尼西亞 蒙古 印度 約旦 伊拉克 斯里蘭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爾 孟加拉國 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老撾 巴林 東帝汶 敘利亞 巴基斯坦 哈薩克斯坦 阿聯酋
- 【歐洲國家】
- 挪威 波蘭 希臘 愛爾蘭 安道爾 拉脫維亞 摩爾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羅斯 比利時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芬蘭 英國 立陶宛 盧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馬力諾 丹麥 荷蘭 烏克蘭 摩納哥 梵蒂岡 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冰島 法國 匈牙利 西班牙 馬耳他 塞爾維亞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國 瑞士 馬其頓 葡萄牙 愛沙尼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波黑
- 【非洲國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麥隆 布隆迪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斯威士蘭 馬里 蘇丹 摩洛哥 索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爾及利亞 加納 剛果 岡比亞 吉布提 贊比亞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亞 多哥 加蓬 幾內亞 肯尼亞 馬拉維 利比里亞 納米比亞 布基納法索 貝寧 南非 佛得角 烏干達 科摩羅 科特迪瓦 博茨瓦納 幾內亞比紹 乍得 利比亞 尼日爾 盧旺達 萊索托 尼日利亞 津巴布韋 赤道幾內亞 厄立特里亞 馬達加斯加 塞舌爾(馬埃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亞
- 【北美洲國家】
- 美國 加拿大 巴拿馬 危地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達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馬 薩爾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安提瓜和巴布達 海地 伯利茲 牙買加 洪都拉斯 圣盧西亞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南美洲國家】
- 【大洋洲國家】